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钱穆编著的《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是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丛书之一,钱穆先生一生崇敬国家民族之传统文化,几同宗教信仰。先生以为中国文化其特殊之成就,有其特殊之意义与价值,纵使一时受人轻蔑鄙视,但就人类生命全体之前途言,中国文化宜有其再现光辉与发扬之一日。读《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对于中国的culture与civilization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说实话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钱穆就已经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不是那么直接对立,不认同教条式的说“中国文化是精神的,西方文化是物质的”。但是到现在这种教条式还在盛行,更愈演愈烈。我也认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不分...
评分十二篇都在强调、阐释中国的性、道、德等等问题,引《中庸》的地方不少。 就是尤其都演讲末尾(后几篇尤甚)都要联系讲到蒋公或反攻大陆的必然可能性,感觉有点唐突。 不失为一本不错的书,就是讲的性道等等太多,有点晕,不如《学龠》,远不如《中国思想史六讲·...
评分距离上次看钱穆的《历代政治得失》 已经过去四五年了 这次拿起这本 实是觉得畏惧大部头 专题讲座里 闪耀的星星点点思想的光 抓住了 便觉得乐趣和增益并存 不过 这本书里阐述的知识和观点 和《得失》相较 并没有太多新意 只是在教导 被西方文化冲击的台湾军人 要尊重、学习和弘...
评分距离上次看钱穆的《历代政治得失》 已经过去四五年了 这次拿起这本 实是觉得畏惧大部头 专题讲座里 闪耀的星星点点思想的光 抓住了 便觉得乐趣和增益并存 不过 这本书里阐述的知识和观点 和《得失》相较 并没有太多新意 只是在教导 被西方文化冲击的台湾军人 要尊重、学习和弘...
评分1:人穷则反本。P80 2:超乎象外,得其环中。P127 3:人伦之道,始乎夫妇。P28 4:我们在身生活之外有心生活,便该在物质世界之外有精神世界。过去人的心能与现代人的心相通,上下古今融成一个“大心”。这个大心能通天地,亘古今,而自存自在。天地没有心,人类可以帮它安上一...
弃读。二钱(钱穆钱锺书)一个毛病,先入为主地进行中西文化对比,钱锺书至少很懂西方文化,至于钱穆不了解,但从此书可见他更像给你洗脑(估计与背景来源有关),而不是学究式的推敲。由于越读越感觉大中华没什么文化,以防偏见丛生赶快弃了吧。
评分感觉远没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好,可能囿于演讲的时代背景政治意味太浓,但看钱先生对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旁征博引再娓娓道来还是很享受(只是很好奇怎么过审的,毕竟全书都在为反攻大陆摇旗呐喊????
评分读钱大师第一本,略微失望。大概是因为是给军人演讲的缘故,讲的比较浅显,所以其中按照哲学逻辑来讲太过粗糙,尤其是前几讲关于精神核心、人生理想这些明显是固化了得儒家思想,再用这样的固化哲学讲述艺术等其他课题也显得不让人信服,对比西方哲学也太过武断,缺乏理性分析。只能说钦佩于老先生的赤诚之心,无它(然而也可以看看其中反共和反攻大陆的内容,读来还是有趣的,跃然纸上一个顽固老学究的形象)。
评分星评纯粹针对这本书,可读性不强。讲稿性质,难免浅而泛。带着一种中国文化的优越感来比较中西文化,必然失之客观。读完整本书纯属强迫症作祟=_=
评分看序言就被“反动”言论吓到了,心想这到底怎么过的审?发到票圈泡泡给我科普了一下九州社的性质,顿时解答了我的疑惑2333 | 大师也有糊涂的时候,还是对国民党怀着巨大的期待,或者往后的历史上,台湾此刻的民国会被叫成“南民”了。这本趣味还是一般,始终觉得大师最有劲的还是《政治得失》| 看到第七第八章的时候觉得这本竟然还是有点真材实料的啊,尤其第七章,非常有意思,本来三星吧,不过第七章值得多加一星。大师就算是“走穴”的时候还是多少有点干货的hhh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