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Said,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和文艺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东方学》这本书与当代历史的动荡和喧腾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书中,我相应地强调无论是“东方”这一用语,还是“西方”这一概念都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稳定性,二者都由人为努力所构成,部分地在确认对方,部分地在认同对方。
《东方学》以对1975年黎巴嫩内战的描写为开端,这场战争结束于1990年,但是暴力与丑恶的人类流血事件却延续至今。我们经受了奥斯陆和平进程的失败。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爆发以及遭到再次入侵的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可怕苦难,在那里,以色列使用F-16战机与阿帕奇直升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例行集体惩罚行动。自杀性炸弹袭击现象充分显现出了它所具有的可怕破坏性,这当然没有什么比“九·一一”事件及其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更骇人听闻、更具有末日预言的昭示意义了。正当我写作本文时,美英对伊拉克非法的和未经授权的入侵和占领正在进行,随之而来的则是匪夷所思的物质掠夺、政治动荡和变本加厉的侵略。这都被认为是那个被称作文明冲突的一部分,无休无止、无法平息、不可救药。但我认为并非如此。
鑒於這是一本譯作(王宇根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07),故而我下面要評述的關於此書的優、缺點既有可能來自作者,也有可能來自譯者——而想要對下列每一項明確做出區分是極端困難的事情。本篇文字中所含的頁碼(Pxxx)皆是對所評文本(本書)直接或間接的引述。 ...
评分 评分 评分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6215861/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评分一个论点反复论述
评分子安宣邦说竹内好完爆他,读完以后深以为然。
评分开宗明义便是知识和权力紧密联系在一此。东方学以西优东劣的观点看现实,与其说是知识,不若说是以政治角度和结构扩大了陌生与熟悉的vision,以语言学的二元对立加强了本土的权威——让东方东方 化,使那东方成为想象中而非现实中的东方,再以想象中的东方去解读现实中的东方。文本中的东方既是一种二次创作,也作用于现实中的东方,再加上二十世纪后想像视野与叙事的结合,更让现实与解读的鸿沟更加巨大。当事实服务于目的,我们必然会歪曲事实。然而问题在于,透视镜的另一侧,歪曲的程度是否更甚于此方呢?
评分社科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东方想象的被异化也可以用别的社会学理论解释。。。
评分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这本书仍然具有启发性和批判精神,还真是一件可悲的事。“西方”之外,全部都是“东方”。而这些被研究、被打量的一切,又正迅速地变成了他们所描述的那个样子。不,这简直就是被征服者的被征服,真是太让人悲伤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