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名衡恰,以字行,别号槐堂,又号朽道人。1876年牛于湖南,1913年移居北平。1923年病逝,享年仅四十有八。先生以书画家兼作史论探讨,既有创作之丰富经验,又擅精深之理论研究。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堪称一代艺术宗师。 北平十年,先生应教育部之聘,主图书编辑。又执教于国立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图画科,任国画教师,兼任北平女子师范及女子高师博物科教员。1918年春,受聘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任中国画导师。是年4月,受聘为北平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画教授。授课之余,著述颇丰。主要代表作为《中国绘画史》(专著)、《文人画之价值》(论文)等。
画之为何物,性灵也。一部《中国绘画史》,历数自远古至今,中国画之变迁、发展。三代春秋战国先秦两汉的稚气丹青,所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是丰腴润泽;五代宋元高远超妙;又有明清韵味悠长……一代画师陈师曾,一如描摹一幅丹青,将性灵之气融贯文理,绘就中国画之长卷,意趣盎然,蕴藉深厚。兼论中国画人物、花卉、山水之历史演绎,更添点睛之笔。画之为画,无由脱离历史情境之左右,然更有其自津之品性。陈氏画论,既述兼论,每发前人之未发,概妙文尽数中国绘画之精妙者也。虽兹概述,是为问道之津梁。
琴棋诗书画印,文人之游戏也。古之文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为人处事无处不周,诗书画印无一不精。 当代社会,因为科技而带来巨大的物质回报,社会的进步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如果没有认真钻研过科学,是不可能有太高建树的。 如今社会进步之瓶颈,正是专业之划...
评分陈师曾的画作,原作只看过三两幅,可能是在中华艺术宫近代绘画的展览上。印象并不深刻,总体的感觉是中规中矩,严肃,刻画认真,但并不特别打动我,对他更近于“学者”的印象,品性应当是拘谨端肃的。写作这篇书评时,为了对此人有些文字之外的亲近,我去看了他的两本小画册。...
评分 评分这本寂寞的小书,藏身在一群又笨重又精美的美术史研究书籍之中,显得很没有存在感。 要不是粉红色的封皮在一群或白或棕的封面中招手,还有一位老先生的头像作陪,断然不会拿在手里。 但信手翻了两页,就决定带回家。 这本小书的作者陈师增,是陈寅恪的兄长,即湖南巡抚陈宝...
评分陈师曾的画作,原作只看过三两幅,可能是在中华艺术宫近代绘画的展览上。印象并不深刻,总体的感觉是中规中矩,严肃,刻画认真,但并不特别打动我,对他更近于“学者”的印象,品性应当是拘谨端肃的。写作这篇书评时,为了对此人有些文字之外的亲近,我去看了他的两本小画册。...
看到巫老说要读两遍,就对着八册的美术全集做了笔读。比较喜欢这种文言,书卷气四溢。笔读,真的很累。可是不是说”读书必须过笔“。
评分回来仔细一翻才发现“陈师曾”就是陈寅恪长兄衡恪...
评分非常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虽然陈老自谦问道于津梁,但这本书堪称一部富宏的文化史。即使留下“空域”,也似画中留白,召唤读者进入更广境域,更深纵连。
评分非常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虽然陈老自谦问道于津梁,但这本书堪称一部富宏的文化史。即使留下“空域”,也似画中留白,召唤读者进入更广境域,更深纵连。
评分旧文论文人画之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