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是《剑桥中国史》最后两卷中的第一卷的前一卷(即第14卷),描述了1949—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其第一编主要记录了新政权以苏联发展模式运用于中国的尝试,第二编概括了其后期间中国领导人为更快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而寻求本国发展模式的努力。本卷的第一编都分析了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及发展状况。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出这些相关因素如何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准备。
费正清的分析框架是从中国历史朝代的沿革出发,即使这一点在所有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不是最重要,那也是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并驾齐驱的。而仅从共产主义事业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则显然是错误的。 毛泽东地位的建立取决于他的群众路线和建国过程中他所做出的正确决策...
评分费正清的分析框架是从中国历史朝代的沿革出发,即使这一点在所有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不是最重要,那也是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并驾齐驱的。而仅从共产主义事业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则显然是错误的。 毛泽东地位的建立取决于他的群众路线和建国过程中他所做出的正确决策...
评分推荐这本书,无它,因为其他历史书到1949之后就是空白。 从1949-》1979 最少一页,最多五页。 只可惜,篇幅所限,熟悉的历史名词仍然不甚鲜活,可喜的是参考书目甚多,有兴趣google一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评分这套书分上下两本,上册写到文革前。我也只看了上。 其实这段历史比较难以评论。主要原因是时间较短,历史材料获取得不多,许多材料还是保密的。所以大多数只能靠旁证与推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文革开始前,在经济方面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这基本有目共睹。至少在“大跃...
评分刚刚看完上部,最大的感受是终于把过去那些零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了,并且最大的特色是逻辑清晰,解开了许多关于那段历史的迷惑,值得推荐。
我草泥马啊书评都可以删啊???
评分这书被高估了。全书用专题分析讨论式写法,可惜篇幅所限,不少章节既没把事件本身说的很清楚,又不能分析透彻事件及相关原理。而且用的基本都是较旧的二手文献。总之很普通,对不起精装和好纸张。我想香港中文大学那套大陆学者写的红朝史,一定比这个好。
评分1960年,中国死亡率25.6%。
评分刘少奇对毛泽东讲:"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于是我就来看看历史是否有上书。
评分老外的眼光可以提供观察中国的角度,不过国内近代史又不让播,也着实难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