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

负暄琐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予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自20世纪80年代始,十馀年间,相继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文言常识》《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张中行
出品人:
页数:299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2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083248
丛书系列:张中行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张中行 
  • 随笔 
  • 散文随笔 
  • 文学 
  • 民国文人 
  • 旧人旧事 
  • 散文 
  • 记忆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张中行先生所著“负暄”三种(《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是其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陆续面世的三本散文集。所记多为旧人旧事。记人,则既有如雷贯耳的大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奇人异士;记事,则既映出历史的嬗变与物事的变迁,又不乏爱砚与爱螳螂的抒怀短章。文中处处体现着张老的卓识与深情,轻松中寓严肃,幽默中带泪水。用冲淡隽永的笔触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被誉为今世的《世说新语》。读来如行去流水,文字清淡却回味悠长。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张老的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叶兆言的《杂花生树》,虽然两人学识经历、人生历程不尽相同,但无论是自己亲历还是从父辈处得来的耳濡目染,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一种触摸历史的沧桑!  

评分

评分

其实最开始是读张中行的《禅外说禅》,才知道张中行,才开始关注,才知道他的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他的这种处世哲学更应该说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曾经沧海后回首一笑的淡然!

评分

人有了些年纪,就会怀旧。那些志同道合的老友,不敢去询问他们的消息,生怕换回一纸讣告。想起我家糖包提起过他的祖父,老爷子在世时很规律的和老战友们通信,若得回信便好,若无回信,绝不再询问近况。老爷子们颇有点“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的惆怅。张先生的《...  

评分

大概只有这本书是北京红楼沙滩的魂。 小时候就很喜欢,打开来,觉得菜香和午后阳光统统洒了进来。后来过了北大自主招生笔试的时候,专程跑去吃东来顺的羊肉饺子。的确清而鲜。我的习惯,最喜欢常翻的书放卧室外间,不太看的能忍的放书房。这本旧一直呆在卧室外间的书架,和宛如...  

用户评价

评分

洗尽铅华的文字让人一捧到手里就要倒吸一口凉气,读起来实在是太爽快了,讲人讲吃讲北大都是在为一个远去的时代留一点还能追索的影子,所以这书不仅仅是好看,而且是珍贵。

评分

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者三友,此书亦堪比之。

评分

等人的间隙,重读了一遍中华新版。说起来,张老的书一出手便近乎绝唱,后来步韵者都远远不及那么干净、疏朗。

评分

是拾零或汲碎,写当时人与当时事,这样的小文与随笔或是琐话耐看也不可多看。好在先生的文笔真是好,好在一个不雕琢不刻意上,所以读得下去。文短境深,且笔下没有时空久远的距离感,完全像是近于身边听先生闲谈,虽仰视,却毕竟是“趣味”惹先的。熊十力与废名到底打过架没有?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评分

等人的间隙,重读了一遍中华新版。说起来,张老的书一出手便近乎绝唱,后来步韵者都远远不及那么干净、疏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