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尔德,1950年生,197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他已出版的著作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太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及社会进行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边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政权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外族王朝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本书作者托马斯·巴菲尔德出生于1950年,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及人类学教授。
目前只看完了匈奴与秦汉的部分。 解释力很强。以游牧本位来重新阐述秦汉以来的历史。 作为一个以汉为荣的历史爱好者,本书差点颠覆我汉吹的历史观。 初看书的第一感受: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游牧民族天生的机动性,游牧民族与单纯的农耕式文明的千年战争中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哪...
评分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的重点是“空间”,巴菲尔德此书的重点则是“时间”(或历史)。拉铁摩尔要做的工作是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被看做边缘的空间区域——长城边疆地带——论证为中国历史中的核心区域,进一步地他又把这一区域拆分为四部分——满洲(东北)、蒙古...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读了耳目一新的一本书,以往接触过的东亚历史类读物无不将中原作世界的中心,这使我这样的凡人在观察历史时不可避免的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第三方“蛮夷学者“之手,我有机会以一个更为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的过去,而从儒家内敛自大...
评分 评分目前只看完了匈奴与秦汉的部分。 解释力很强。以游牧本位来重新阐述秦汉以来的历史。 作为一个以汉为荣的历史爱好者,本书差点颠覆我汉吹的历史观。 初看书的第一感受: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游牧民族天生的机动性,游牧民族与单纯的农耕式文明的千年战争中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哪...
2018休学时读,放疗出来读的第一本,印象深刻
评分人类学写史,同样是结构主义的进路。姚大力认为较拉铁摩尔以降的边疆史传统而言,巴菲尔德是范式转化的观念人物。不过在我看来,巴菲尔德的理论架构虽然体现了动态、共谋,但形态意义上还是二元对立的(就这点来说还是拉铁摩尔更对胃口)。袁剑先生文笔很好,翻译流畅。不过吹毛求疵的认为,对于Manchuria-东北的处理可以商榷。
评分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内亚的研究中,结构主义的色彩很浓厚,也把握住了农业与游牧文明的关系。
评分觉得立论有点勉强。书中认为强大中原政权伴随着游牧政权,两者相生。元朝是特殊,那清朝也特殊,如何证明统一是常态,对立是变态呢。还有作者可能对清入关前的史实不太了解。
评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著作。用更高层次的视角去看待东亚历史中草原和中原的关系,基于旧的材料提出新的理论,值得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