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敘事可能性——《酒國》裏的語言遊戲、自然史與社會寓言
60年文學話土改
Image-Thought,Eidaesthetics and Chinese Socialist Literary Modernity
形象思維、形象美學和中國的社會主義文學現代性
Hermine Hug-Hellmlnh and Lei Feng:The Diary and Subjectivity
赫爾姆斯和雷鋒:日記與主體性
後社會主義的文化中國再現
去“鄉愁”化:現代性重負之下的鄉土敘事——20世紀90年代“鄉土敘事”論略
斷代史敘述觀點的遷移與轉型
傳統作傢體製的危機和新體製的興起
英雄或醜角——“重返80年代”與“當代文學60年”
從政治的詩學到詩學的政治——北島論
“尋根文學”再思考
20世紀80年代“文學理想”的破滅
當代文學中的“二流子”改造
“民族風格構建”研究綱要——結閤《林海雪原》的部分手稿所展開的思考
身體、曆史與想象的政治——作為文學事件的“50年代妓女改造”
論新時期至新世紀的文學觀念與文學潮流
新時期文學與“新民族精神”的建構
中國當代文學反思的主體與“政治現代性”——從《茶館》、《剪輯錯瞭的故事》的起點與路徑來看
空間焦慮:當代文學60年的一種精神狀態
“人國”與“人民共和國”:魯迅的“心聲”觀與毛澤東的“新民歌”運動之間的政治詩學
“翻心”——從《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看農民革命主體成長及文學錶達
虛構與禁忌:“十七年”鄉村敘事的“神話”徵候——以《三裏灣》、《創業史(第一部)》、《艷陽天》為綫索的考察
宗族村落與民族國傢:重讀《白鹿原》
理論·文學批評·文化批評——以批評傢張旭東為考察中心
樣闆戲的美學理念
“正典結構”的精神質詢——重讀靳凡《公開的情書》和禮平《晚霞消失的時候》
先鋒小說:改革曆史的神秘化——關於先鋒文學的社會曆史分析
20世紀60年代的文化政治或者政治的文化衝突
新民族國傢與“十七年文學”的身份認同
文言·方言·普通話——中國當代文學的語言學問題
一個人的文學史如何可能
融入大地、貼近蒼生——論60年現代漢詩的“民間”身份
觀看上海的方式
衝突、妥協與選擇——關於“80年代文學”復雜性的思考
“民間想象原型”與近30年小說創作
文學的當代性——上海大學“當代文學60年”圓桌會議紀要
編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