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去年夏天,梁清散老师给我推荐了葛兆光先生这本书,当时刚听了复旦大学葛剑雄先生关于中国历代疆域问题的讲座,很感兴趣,于是网上买了来,却一直拖到寒假才看,薄薄三百多页,从上海看到北京看回家再看到上海,一部学术书,看到这个程度,看完后边差不多也该忘记前边...
评分 评分本札所记大体出自于《宅兹中国》第七章“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而本章之旨据本书作者葛兆光篇前交代:将从19、20世纪之交,即中国的晚清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大正之间中国、日本的学术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评分作者的理论出发点是中国一直没有解决传统天下观和近代引进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之间的矛盾。边疆中国意识不强的隐患从很早就已经埋下,宋代起有了一个转折口,至今没能妥善解决。 前面还要按照老师报告分工,狂写内外服制的天下体系,所引起的无边疆意识。 葛兆光教授在其《宅兹...
评分葛兆光说古代中国以文化认同我深以为然,然对其论述宋代中国出现疆域意识论证中国民族国家形成不同于西方却有不同看法 所谓民族国家,首先发端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其趋向有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体现在以国民意识取代臣民,以国民权力取代国王和贵族...
读第一编,感觉作者重建“中国史”的气魄很大,读第二三两编,变成中日史学史比较。到结论,感觉是“从周边看中国”的课题论证。从材料到观点都不新鲜。总的来说,就是一本中国学者写的东洋史入门读物。
评分三星半。作者太罗嗦了。
评分一开始便把焦虑摆的非常清楚,现代西方各种中国研究(非限于区域研究)对中国在各个意义上的解构。这种焦虑也是我经常遭遇的,尤其读想象的共同体时始终觉得不切肤的地方,中国的国族和欧洲与日本都并无太多相似处。葛的这本和想象异域,通过看与被看,中国对异域的想象和在和异域交往过程中不断被塑造的中国,是个非常有趣的角度,以宋这个内忧外患的朝代为重要的时间点,也很有说服力。最精彩的是对地图的解说那一章。
评分当自我中心的天下主义在宋代遭遇挫折而转向自我中心的民族主义之后,某种意义上对“中国”这一概念的诠释才刚刚开始。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这一过程,并利用古地图的研究,以及西域和东海的相关研究来反照自身,对理解亚洲和中国历史的方法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批评,并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答案到底在哪里?唯有接着探索。
评分这么点字还写得这样主题涣散、废话连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