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子》论“有、无” 一 老子与《老子》 二 “当其无”与“当其无有” 三 现象界“有、无”与超现象界“有、无” 四 释“凿户牖” 五 河上公·冈仓天心·赖特 六 讲空间关系是从老子开始的第二章 建筑之道:“有”与“无”的辩证法 一 建筑形态:三种“有、无”构成 (一)两种建筑空间: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二)建筑三型:有内有外、有内无外、有外无内 (三)三型的中介与交叉 二 建筑矛盾:“有”与“无”的对立统一 (一)术语释义:空间与实体的相关概念 (二)围与被围:空间与实体的内在制约 (三)有无相生:空间与实体的矛盾运动 三 建筑系统结构:“有”+“无” (一)渔网的启示 (二)中西建筑:两种系统结构 (三)建筑形式:“追随功能”与“唤起功能”第三章 建筑之美:植根“有、无”的艺术 一 建筑艺术载体与建筑表现手段 (一)建筑的“艺术定位” (二)构件载体与建筑形式要素 二 建筑“物质堆”与建筑“精神堆” (一)艺术美学视野中的建筑“物质堆” (二)技术美学视野中的建筑“精神堆” 三 建筑语言与建筑外来语 (一)建筑符号品类 (二)建筑符号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 (三)建筑语言+文学语言 (四)建筑的抽象语言与具象语言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单体层面“有、无” 一 基本型:一明两暗 (一)追溯“伯牛”宅屋 (二)“一堂二内”与“一宇二内” (三)“一明两暗”:从原型到基本型 二 程式链与系列差 (一)实体程式链 (二)模件系列差 三 程式“单体”与非程式“单体” (一)程式建筑Ⅰ:通用型 (二)程式建筑Ⅱ:专用型 (三)非程式建筑:活变型第五章 木构架建筑:其他层面“有、无” 一 建筑组群“有、无”:屋与庭 (一)庭院:内向的外部空间 (二)庭院舞台与建筑行当 (三)程式“院”与非程式“院” 二 建筑界面“有、无”:实与虚 (一)外檐立面:亦隔亦透 (二)内里空间:亦分亦合 (三)庭园边沿:不尽尽之 三 建筑节点“有、无”:榫与卯 (一)榫卯:木构件的智巧连接 (二)斗拱:榫卯的大集结第六章 高台建筑:“有”的极致 一 高台榭 美宮室 二 高台建筑构成:台+榭 三 高台建筑转型之一:陛台 四 高台建筑转型之二:墩台 五 高台建筑“活化石”第七章 北京天坛:用“无”范例 一 从“天地坛”到“天坛” 二 園丘坛域用“无” 三 祈年殿组群用“无” 四 内外坛域整合用“无” (一)占地面积:超大的“无” (二)坛墙四角:南方北圆 (三)坛域建筑:极简约的“有” (四)坛域整合的飞来之笔:丹陛桥 五 用低调唱高调:斋宫现象 六 改扩建:“非原创”杰作 (一)坛域,坛墙演变 (二)園丘坛组群演变 (三)祈年殿组群演变 七 重“无”:基于功能不对称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