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蒂米什县一个农民家庭,村庄以德语为通用语言。1982年,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1987年与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现常居柏林。
赫塔·米勒曾多次获德国的文学奖项,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不太想动笔,也不太敢下笔。怕自己总是口不择言,哪天也会成为米勒笔下的那个 “晚上你独自坐在家中,有人敲门,你打开门,然后就被吊死了。”这样的人。 从小到大总是有一种莫名的说话的勇气,明明很小的事情我总是不自觉的比别人想得更多,也更想把一些事情讲出来,所以干脆...
评分作者是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是读了她两本书后觉得也不过如此,是不是依旧是政治原因获奖的呢?是我想多了吗? 此书是散文集,作者以语言为载体,不过依旧很快便转入对集权专制统治的抨击。我想这与作者出身也有关,作者算是德国后裔,生活在罗马尼亚,显然经历过二...
评分作者是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是读了她两本书后觉得也不过如此,是不是依旧是政治原因获奖的呢?是我想多了吗? 此书是散文集,作者以语言为载体,不过依旧很快便转入对集权专制统治的抨击。我想这与作者出身也有关,作者算是德国后裔,生活在罗马尼亚,显然经历过二...
评分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带着诗意的凛冽与腐朽,在矛盾对立中清楚地呈现出观点。 如果说大脑作为载体,承载着必须的思考和被允许的“理所当然”,那语言能够表达的足够之少,而沉默的价值会在这体系中永恒留存,是披着尖锐外壳的自由。 用沉默来表达厌恶,这是一种看得见却...
评分不得不说,米勒的书开头并不好读 但是只要你硬着头皮读完最开始的那几页,接下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让人着迷 雅茨的一篇小说里说,"我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所以我只好写一封长信了" 这是语言,或者更确切的说,词语的力量 如果我现在只能用短短数语来表达米勒的文字对我的震撼 那无...
赫塔·米勒的散文写得真好,这本书虽然仍在唱秘密警察-集权政治的老调,但是她的思考显然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东欧式表述。比如她作为双重异乡人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旁观者视点,再加上她本人对语言媒介的敏感性使得她的文章读来很给人以启发。不过米勒是有理由恨齐奥塞斯库的,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中绝少有如此大篇幅地谈到秘密警察……看来身体的记忆真的难于遗忘。
评分这本灵气充沛得多。两种语义下的百合 脑袋里作响的一半是糖一半是沙。从帽衬里读出洁白的小诗。
评分这本书从豆瓣第一次向我推荐我就期待,一年半之久直到我又回来,下午拿到书,迫不及待的读完了。结果很失望。首先翻译很晦涩,有些句子根本不通顺,大概作者本身也有讨论语言,所以不是原文很难出来那个味道吧;第二,我以为这本书会是小说,实则是散文,这么一来翻译不好美感全无;第三学政治读着糟心
评分我总觉得米勒被吹得太好。
评分“沉默与说话同等重要, 沉默可能产生误解,我需要说话; 说话将我推向歧途,我必须沉默。 我不哭,我必须坚强,很长一段时间如此。 一旦没有了希望和恐惧,人就是行尸走肉。 无来由的恐惧瞬间,也许最接近真实的存在。强权将词语的眼睛牢牢捂住,意欲熄灭语言的内在理性。被置于监督之下的语言和其他形式的侮辱一样充满敌意,所谓故乡也就更无从谈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