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不等于“受教育”。我们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而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你要努力寻找真正的自己,发现你的潜能,那会让世界大吃一惊。
约翰·泰勒·盖托(1935-),在曼哈顿当了三十年老师,曲于1991年当选纽约州年度教师。同年,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辞职信,从此不倦地为学校改革而奔赴各地演说,行程长达三百多万英里。他的前一本书,《愚弄美国》(Dumbing Us Down)销量十万册。
汪小英,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2006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小学教育。现在做儿童图书策划,义务为移民工子女指导阅读并教授英语。有个十二岁的儿子,身为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受教育过程,支持非指导性学习,加入了不上学组织(unschooling-list@listserv.light-side.net)。
这是我的读后感。从我自身来讲,由于工作前一直与社会隔绝,我觉得我浪费了三十来年的时间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之前漫长的受教育的过程只是为了换取一份谋生的工作。 现在孩子的童年期实在是太长了,到了工作才开始接触到真实的生活,之前他们被搁置在学校里记忆那些...
评分书的简介说,作者有三十年教职,离职那年还得了纽约州最佳教师的称号,给人的感觉是他一夜之间幡然悔悟了。不过看了书就知道,哪怕在体制内的那三十年,作者也一直是个异数。或许,正是因为他在体制内用批判的眼光观察了三十年,他的观点(特别是对学校教育的批评)变得份外犀...
评分 评分 评分作者是一个反学校教育主义者,观点非常激进,把学校教育贬的一文不值,认为这是统治者用来禁锢民众思想的工具。此书很有阴谋论的味道,观点和前田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大力批判日本ZF愚民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作者倡导开放式教育,鼓励学生应做到批判和独立思考。这本书...
略偏激,对教育本质会造成的人性影响正确,但范围过大,也忽视了如果没有学校同样会造成的其它问题。重点其实就在于应该自己决定自己要学习什么,并且不限于学校,上课这样的场所中。
评分这几天在社会现实角落打转,对比实在太显著--大多数人还在依靠教育文凭划分生活水平,期待参与教育改善自身现状,他已在分析大众教育如何限制禁锢毒害人了。这绝对是塔尖上的思考与呻吟,奢侈而迷人。
评分至强大!!平心而论,学校也就那个样子······
评分本书所讨论的有点像十年前韩寒等80后作家初出茅庐带来的争议,现在00后都出入江湖了。其中揭示的义务教育所带来的强化社会控制、蔑视个体天赋的问题,更多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现阶段的中国,虽然不用去讨论私立高校的高昂学费,却面对着更多的问题:应试教育、高考地域限制、高校水平下降……
评分好书,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