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作者悠悠然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书中收录了作者从1944起在各处发表过的26篇文章,包括《拉班追击战》、《8月14日》、《新腊戍之役》、《忆田汉》、《阙汉骞和他的部下》、《摩天楼下的刍议》、《怎样读历史》、《从绿眼睛的女人说起》、《重游剑桥》、《沙卡洛夫》、《萨达姆》等。
“偶然”蕴含着必然。 搜科幻电影,相中了一个剧情,不料看得影片却是毫无关联。碰巧我也中意这个题材,于是忍受着老片的破特效看完,还觉得不错。 和朋友谈论此事,才知本月上映的一个新片,就是那片子三十年后的续集。 在图书馆找书,部分书籍没有按编码排列。我随意翻开一...
评分这是黄仁宇先生的随笔集,在这本书里,对《中国大历史》中一些我觉得较为模糊的部分做了更清晰地阐释,也更全面地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作者。 他写到在缅甸战场上的战斗场面,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写下了他的出生入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战士们会在战斗间歇抽出时间洗衣,早...
评分这本书收录的都是黄仁宇先生的旧作回忆、游记时评,可读性颇好,多数文章都以他的史学眼光写出,于一时一地的情况之中,更说出背后的种种缘由故事,发展逻辑,读起来是饶有趣味的。不过也有一些文章核心观点不太鲜明,或许是游记时评文章无法避免的发散性所致,取舍则在读者自...
评分这是黄仁宇先生的随笔集,在这本书里,对《中国大历史》中一些我觉得较为模糊的部分做了更清晰地阐释,也更全面地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作者。 他写到在缅甸战场上的战斗场面,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写下了他的出生入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战士们会在战斗间歇抽出时间洗衣,早...
评分《地北天南叙古今》1.背景上中国最大的问题则是整个国家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传统政治的作风无非在上端造成一个理想的标准希望下级仿效。自有《周礼》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律,以仪礼代替行政,也属上述体制。2.读史人,务必放宽胸襟,增广视野。读史的人也要和创造历史的人物一...
一系
评分本书既是黄仁宇的回忆片段,也是他历史著作的片段,再加上一些旅行的游记,构成这部书。我们不能将这本书视作著作,将他视作黄仁宇的散文集就够了。
评分15书23。黄仁宇先生的书,俺看了不少,有的还反复读,他的大历史观、数目字管理、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等睿见,俺很赞同。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带着道德好恶、意识形态神马滴眼镜看历史、评人物,是最愚蠢的。此书文字很杂,但很有味道,不是坐书斋的书呆子能写出来的。
评分写中国历史,尤其对付传统中国,不应当先带批判态度,因为那样也有一种要求历史“应当如是发生”的成见,我们务必先穷究历史“何以”如是发生。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那些年被低估甚至被抹杀的国军和老蒋的意义,怎么能要求一个物质和组织都极度匮乏落后的抗战中国单凭自己打胜仗呢?
评分写中国历史,尤其对付传统中国,不应当先带批判态度,因为那样也有一种要求历史“应当如是发生”的成见,我们务必先穷究历史“何以”如是发生。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那些年被低估甚至被抹杀的国军和老蒋的意义,怎么能要求一个物质和组织都极度匮乏落后的抗战中国单凭自己打胜仗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