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毁灭,她说》讲的是森林边缘的旅馆中,两男两女的爱情四重奏。马克斯?托尔和施泰因都是阿丽莎的情人,两个男人又都喜欢上伊丽莎白?阿里奥纳。他们互不嫉妒,却嫉妒伊丽莎白和阿丽莎两个女人在一起。背景空茫无为,人物笼罩在浓雾里,陷人模棱两可和纠缠不清的关系中,笨拙地挣扎,试图活下去。
认真的看,迷糊的趴下,仔细的看,希望快快结束。就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所产生的感觉。主角是四人,亦或是五人,亦或是六人。有的貌似存在,有的若即若离,有的似有似无。不知是法国人特定的浪漫情节,还是玛格丽特特定的文学风格,最终未看懂,但又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就是...
评分不断阅读,不断遗忘。随着阅读的持续,我只能放弃对情节的追逐,忘掉他们在说什么,未来他们会怎样。我感觉到一个人在絮叨,不断诉说支离破碎的故事。 我想这四人原本是一个人,从伊丽莎白诞生了阿丽莎,再到那两个男人。这个女人也许是疯了,才会有这个不合逻辑的故事。 从未...
评分杜拉斯笔下都是些濒临疯癫的男人和女人,绝望而顽强地挣扎在死与爱的边缘。他们说着断裂、急促、重复的词句,有时亦留下大片大片苍白的静默,却让人感到吵杂和拥挤。 她定是个有着敏感灵魂的女人。写着自由飘忽的字。带着绝望的张力,和无法松懈的阴郁和悲凉。 女人的乳房中...
评分原以为是一部小说 因为《情人》虽然颇为喜欢,但未觉得自己已经抓住杜拉斯的意思 所以,就又买了这本来看 越看越觉得象是剧本 因为总是在写对话,且总是在室内的封闭空间里面发生故事 实际上没有故事 只有对话,和触动 杜拉斯的文字节奏感很棒,不断在错乱中带出新的旋律 类似G...
评分我不得不用这来评论杜拉斯的作品,当然这只暂了一小部分,而如果我没看到后面的布景,我会坚定的认为这就是她一个写作时期的风格,而不是为剧而做。 两个男人,两个女人纠缠起的情感线索,两个男人同时成为了阿丽莎的情人,对阿丽莎产生爱意。而托儿是她的丈夫,是可以做她父...
一直以来对这本书的名字十分感兴趣,故事倒是并没有名字那么特别。
评分中午在沙发上读这本小说 慵懒的阳光里我还憩了一小会儿 玻璃窗外的上海在大风呼啸 海的另一边在海啸 我想我究竟会不会像阿丽莎一样 是个容易害怕的人 害怕被遗弃 害怕未来 害怕爱 害怕 数字 害怕未知的事 饥饿 贫穷 以及真相
评分呓语,两男两女的四重奏。“‘我是个容易害怕的人,’”阿丽莎继续说,“‘害怕被遗弃,害怕未来,害怕爱,害怕暴力、数字,害怕未知的事、饥饿,贫穷、真相。’” 出版于1969年,此时情人故去两年,布拉格之春刚刚夭折,小说以她67年的短篇《长椅子》为蓝本,因68年巴黎大学生抗议事件添加了毁灭的主题:爱情的毁灭,政治的毁灭。子夜出版社的杰罗姆•林登建议改个名字,她说,“毁灭。”罗布·格里耶接口说,“她说。”于是这书叫《毁灭,她说》,十足的杜拉斯风。 翻得一般,王道乾先生后,不会再有人翻得那样好。
评分幸好很薄,不然我肯定吐了。不是我的菜。
评分《成天上树的日子》中的《工地》²,明日看电影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