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以及最新作品《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小说依托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爱与做爱,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昆德拉把一个个的矛盾摆在面前,“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重与轻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对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说:“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来世都会有着深刻地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
评分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中总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作为人与其它可感物体的疏离,这既不是个体同宇宙的的悲剧,甚至也不和土壤相连。他总是把玩着他无限悲观的幽默,出人意料的站在一个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角度,时而沉重的思考,时而不屑的轻笑。而《生命...
评分最近在休息的时候重复的看昆德拉的这部小说,是上海译文的新版,标题改了,曾经沸沸扬扬的事,但我对标题没有意见,我喜欢新的版本,是因为译者采用的文体:平实,清晰和克制。对一本嘲讽”媚俗”(kitsch)的小说,太多的成语和文采反而是有害的。旧版在网上流传很广,那个版...
评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头两章可真够人费解的。 在故事尚未展开之前,先谈论尼采的永恒轮回之思,这是很老派的19、20世纪作家的写法,跟快节奏、视觉化的现代小说比较,很令人望文生畏。可我读小说又向来不能向后跳跃,试了两次,才终于逐字逐句把这两章挨过去...
评分原来昆德拉是持爱情绝对占有论,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远不如对卡列宁的,因为卡列宁绝不会对她背叛。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认为爱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来体现的,而不是性。这应该是昆德拉想揭示特蕾莎和托马斯之间不可理解的矛盾。萨比娜才是昆德拉的主角,她是站在一切媚俗的对抗者的位置上,她通过不断背叛自我变换角色,明白自己的追求没有任何意义其终点不过是虚空,最终走向的也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评分装文艺者必备圣经并且奉为经典。
评分不得不说很不理解“轻与重”之间的关系,隐隐有一些触感,但并不成体系,对于作者思路的体会并不深切。
评分人该怎样活 活一生的质量有多厚重 深度的思考生命本身存在的矛盾性 比如人与社会 精神与肉体 内心与现实 母亲和孩子 灵魂在旁冷静观望肉体所做的荒缪 看完书结合自身想要问的仅是 如果我们背叛自己的生活 背叛自己的生活 奔赴未知 会是怎样?爱情之内的灵魂是不清醒的吗?
评分昨天躲在被窝看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直在琢磨着诞生每个人物的最初隐喻,就像多年前看《空之境界》一样。有时候,我们被异样所吸引,我们厌倦在轮回底下沉闷的自己。想起好久前曾喜欢过一个男生,仅仅因为他经常提醒我三餐要按时吃。原来,一味追求生命的重量只会让生活套在枷锁里,失掉灵性。托马斯是媚俗的抵制者,束缚他的是生命轮回所带来的责任等的沉重,所以他逃离婚姻逃离专制的祖国,然而六个偶然的随性轻盈却将他拉近了生命之重,这也是一开始他犹豫要不要和特蕾莎在一起的原因,而有了这个重之后,他失掉了自由,但却会惦念,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毕竟谁都不是荆棘鸟,连追求背叛的萨比娜都发现如果没有归属得到的只是虚空。“轻与重”“灵与肉”“媚俗”,围绕几个关键词,小说站在一个讲述者的角度,剖析得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