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

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南,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理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着力对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生存状态、思想脉络、道德精神与学术成就进行调查研究,有《李庄往事》、《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作品问世,同时著有《风雪定陵》(合撰,获1996年《中国时报》开卷版好书奖)、《复活的军团》、《天赐王国》等“考古文学系列作品”十部。已有数部作品被译为日、韩、英、法、德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现居北京。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岳南
出品人:
页数:310
译者:
出版时间:2010-3-1
价格:35.00
装帧:16开平装
isbn号码:97871017159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民国 
  • 知识分子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央研究院 
  • 岳南 
  • 回忆录 
  • 文化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其辉煌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开创了“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局面。本书以中研院从组建到迁往台湾这段历史为线索,描述了蔡元培、傅斯年、陶孟和、陈寅恪、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夏鼐、曾昭燏、游寿、胡适等知识分子在乱离之世为学术的自由和进步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着重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研院人文科学研究所及相关人员,由南京到四川李庄万里流亡的苦难历程,生动再现了傅斯年、梁思永以及与之相关的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流学者,在艰难困苦中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执着于学术事业的进取精神。

本书还披露了中研院在岁月流逝中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对历史进程中的人事纠葛、事件起源、学术争端等湮没日久的是非恩怨,以当代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使沉积于历史风尘中的人物,再度以鲜活的形象,凸现于世人眼前,令人在对前辈们敬仰感念的同时,也对他们各自的坎坷命运与悲壮人生,生出几分浩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编辑《从蔡元培到胡适》时,觉得书中最辛酸的两处是:1,游寿给党组织写信:“平生所学无以报国,愿以六十余岁羸弱之躯作原子弹爆炸辐射之试验,以明心志。”2,叶企孙被逼疯,在中关村附近乞讨:“你有钱给我几个,所求不过三五元而已!”要知道,在两弹一星元勋的23人中,有1...  

评分

民国的知识分子,如蔡元培、傅斯年、陶孟和、陈寅恪、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夏鼐、胡适等,已经读得很多了,读此书最大收获是获得了曾昭燏、游寿的资料。 在大陆史语所,傅斯年和两个人非常过不去,一个吴金鼎,一个游寿,两人都很有才,都是山东人。也是i傅斯年改变了两人的...  

评分

1、这个题目似乎起得不是很合适,胡适既然是“既开风气又为师”,不该是“到”后面的终点,事实上书上所描述的也不是以他为某种程度的终点来讲。 2、其实这本书和我07、08年前后看的《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比较,真的没什么进步,许多内容还有重复,我相信...  

评分

1、这个题目似乎起得不是很合适,胡适既然是“既开风气又为师”,不该是“到”后面的终点,事实上书上所描述的也不是以他为某种程度的终点来讲。 2、其实这本书和我07、08年前后看的《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比较,真的没什么进步,许多内容还有重复,我相信...  

评分

一 作者对第一届中研院郭沫若为何被选入作出的判断是胡适、傅斯年等主持人由于政治原因将其选入,即若不选郭沫若,中研院院士名单只是国民党或国民党亲近中人,那么本名单若公布必是大受质疑。作者将认为郭沫若的入选是“自由知识分子传统”的人称为丝竹之辈,言语之中甚是有...  

用户评价

评分

岳南的笔调有些奇怪,假装不正经么。对叶企孙的故事着重看了。

评分

本来应该是挺有意思的,结果被作者写烂了。

评分

李济,李庄

评分

没想到过去的事情还有这么多弯弯,49年是个大变局啊

评分

“人生有限,文章千秋;薪尽火传,生生不息”是李济,也是那一代大师的写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