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暉 女,1968年4月30日齣生於北京,達斡爾族。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本科,1990年肄業,1990-1993年10月在法國巴黎留學。1994-1998年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工作。1998年至今在北京三聯書店編輯部工作。主要作品《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盂蘭變》、 《中原女子服飾史稿》等。
《潘金蓮的發型》一書分“服飾”、“飲食”、“起居”、“鑒賞”四輯,作者對古代的名物、生活細節懷著深深溫情,以清麗的文筆、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悅、旁徵博引、亂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見大。書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圖,使之更臻完美。潘金蓮的發型到底如何?按書中的說法,是“紅絲兒紮著,一窩絲攢上,載著銀絲髻。”其實從圖片上看來,這個“銀絲髻”是個窩頭形狀的玩意兒,潘金蓮成天將其頂在頭上,還是“美極瞭”,依照現在的審美眼光來看就未必如此。比銀絲髻更高一級的是各種“冠”,是官宦人傢的正室夫人纔能享受的特權。潘金蓮一生沒有過戴冠的風光,因為她人生的頂點,隻到瞭夠戴銀絲髻的段位。
其實本書不是單單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獵奇的欲望,所以這是一本有著好名字的有趣的書,對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細節進行一番梳理考據,滿足瞭我們“偷窺古人”的欲望又長瞭見識。如關於“紅豆刨冰”等如今時興的冷飲,書中考證說在宋代就有瞭——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描繪瞭汴梁街頭的冷飲攤,青傘下高掛著“香飲子”字樣的招牌。《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上還記載瞭當時的其它飲料:“綠豆甘草冰雪涼水”、“雪泡豆兒水”等,的確與 “紅豆刨冰”遙相呼應。
讀《潘金蓮的發型》,很有欣賞李漁《閑情偶寄》的趣味,充分顯示瞭古人休閑生活的情趣。掩捲而思,時尚、流行也確是一個螺鏇上升的過程。
孟晖的书看过两本,除了这本另有“花间十六声”。 装帧和排版上花间好过这本,看起来比较舒服。内容上,这本的更丰富一些。 但,都不是很喜欢。 按理说,这些资料素材都挺不错的,作者也下了点功夫,尤其拿那么多诗词嵌在里面还是要费点心思的。 可是,看的时候总有些不耐烦...
評分自小就不喜欢四大名著,总觉得吴曹罗施四老对女性刻画有失公允:《西游记》,女子非狐即妖,不是想吃唐僧肉,就是想断取经路;《三国演义》,女子国色天香,却只是英雄身边若有若无的点缀,用过即弃的棋子;《红楼梦》女人真是多,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大观园关不住的小家子气...
評分孟晖的书看过两本,除了这本另有“花间十六声”。 装帧和排版上花间好过这本,看起来比较舒服。内容上,这本的更丰富一些。 但,都不是很喜欢。 按理说,这些资料素材都挺不错的,作者也下了点功夫,尤其拿那么多诗词嵌在里面还是要费点心思的。 可是,看的时候总有些不耐烦...
評分“中国古代时尚生活杂志” 寫完《潘金莲的发型》,作者孟晖在後記里大喊三声:“中国!你曾经如此美丽!”想必是出于这般感慨:是哪个败家子儿把俺祖上的浩大产业搞得一个子儿也不剩的?! 我觉得,《潘金莲的发型》这个名字起得不好,改成《中国古代时尚生活杂志》就贴了。...
評分这书名就是个噱头,作者就是标题党忠实党员之一。 冲着小潘的名气,带着八卦恶邪之念找来准备细细品读。虽然最后没如我所愿,但涉及的题材还是正中我下怀。喜欢研读古时生活品味与风俗的,可买来一看
寫的很雜,但是對於文學理解有幫助! 適閤時尚那樣的雜誌
评分以前讀到書中的《披風小識》,覺得好精妙啊,極為嘆服,現在再讀,也能找到好些不令人滿意的地方瞭。最難忘後記的末句:中國,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
评分以前讀到書中的《披風小識》,覺得好精妙啊,極為嘆服,現在再讀,也能找到好些不令人滿意的地方瞭。最難忘後記的末句:中國,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
评分以前讀到書中的《披風小識》,覺得好精妙啊,極為嘆服,現在再讀,也能找到好些不令人滿意的地方瞭。最難忘後記的末句:中國,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
评分以前讀到書中的《披風小識》,覺得好精妙啊,極為嘆服,現在再讀,也能找到好些不令人滿意的地方瞭。最難忘後記的末句:中國,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你曾經如此美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