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二 上古時代中外社會交往的曆史迴顧
1.早期中國絲綢流播西域的文化遺跡及其史獻記載
2.三代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西漢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1 曆史文獻有關西漢時期中外交流的記事
3.2 文物遺跡有關西漢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4.東漢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1 曆史文獻有關東漢時期中外交流的記事
4.2 東漢時代西域來華的佛教高僧
4.3 文物遺跡有關東漢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4.3.1 西域本土齣土文物與東漢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3.2 中原齣土文物與東漢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魏晉南北朝曆史遺産中洛陽絲綢之路史料鈎沉
1.曹魏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1 曆史文獻與曹魏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2 文化遺跡與曹魏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西晉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1 曆史文獻與西晉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2.2 中國佛教典籍中的晉代來華僧人
2.3 文化遺跡與西晉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北魏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1 曆史文獻與北魏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3.2 宗教典籍與北魏中外佛教往來
3.3 文化遺跡與北魏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北齊、北周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1 曆史文獻與北朝晚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4.2 北朝晚期中外文化交流與文物遺跡的透視
四 唐時代曆史遺産中洛陽絲綢之路史料鈎沉
1.楊隋時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1 曆史文獻與隋代中外文化交流
1.2 考古遺跡所反映的隋代中外文化交流
1.3 隋代中西交通史上.個典型案例的研究
2.李唐、武周時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2.1 曆史典籍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敘事
2.1.1 國史文獻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料
2.1.1.1 古代史傢筆下的西戎記事_
2.1.1.2 從洛陽到長安..兩京道上的舊事
2.1.1.3 唐代西域動、植物及其利用的東傳
2.1.2 佛教典籍等古代文獻中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料
2.1.2.1 洛陽僧人玄奘的西域求法
2.1.2.2 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載記的洛陽赴印僧人
2.1.2.3 《宋高僧傳》記載的中外遊方僧人
2.1.2.4 洛陽人王玄策經由“尼婆羅道”通使西域之梗概
2.2 考古遺跡所反映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2.2.1 王玄策曆史遺跡的考古發現
2.2.1.1 西藏吉隆阿瓦呷英山口王玄策《大唐天竺使齣銘》發現
2.2.1.2 唐蕃古道上炳靈寺石窟中的王玄策紀行遺跡
2.2.1.3 王玄策與龍門石窟佛教藝術
2.2.2 赴印高僧玄照在龍門的造像
2.2.3 中原文物遺存中的神奇動物美術造型
2.2.4 赫拉剋利斯(Heracles)美術造型在洛陽
2.2.5 武則天“轉輪王”政教史跡透視的女皇西域情結
2.2.5.1 武則天推行“轉輪王”信仰的政教史跡
2.2.5.2 武則天與龍門石窟大盧捨那像龕的大像崇拜
2.2.5.3 龍門“阿育王”造像與武則天推動的轉輪王信仰
2.2.5.4 武周“萬國頌德天樞”與.位波斯使者的絲路行蹤
2.2.6 洛陽齣土的西域鬍人石刻資料
2.2.7 洛陽文物遺跡摺射齣的中原襖教社會
2.2.7.1 安菩薩墓葬文物透露的祆教崇拜與東都鬍人信仰.瞥
2.2.7.2 龍門石窟碑刻題記所見參與絲路商貿的行會社團
2.2.8 洛陽文物遺跡與中亞粟特文化東漸中原
2.2.9 洛陽新發現的唐代景教遺跡
2.2.10.洛陽文化遺産中的新羅遺存
2.3.鬍風熏染下的中原民俗社會
2.3.1 “潑寒鬍戲”等異域風情的盛行
2.3.2 “馬球”時尚於中原
2.3.3 洛陽透視豹獵的文化遺跡
2.3.4 鬍樂音聲下的浪漫歲月
2.3.5 鬍姬當壚笑春風
五 象世界裏的龍門石窟...座藝術遺産所摺射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1.石刻中的交腳獅子座
2.輝焰閃動的佛像背光
3.善跏趺坐姿佛像
4.結跏趺坐姿佛像
5.跣足佛像與蓮花
6.窟龕裝飾紋樣
7.窟龕建築裝飾中的柱式雕刻
8.佛國世界與世俗社會中的華蓋儀仗
9.裝飾雕刻中的翼獸形象及獅子
10.天王雕刻
11.建築裝飾造型中的頻迦陵鳥
12.本生故事雕刻
12.1 薩綞那太子本生故事
12.2 須達那太子本生故事
13.佛傳故事雕刻
14.經變故事雕刻
15.器物雕刻中的斑絲隱囊
16.器物雕刻中的麈尾
17.器物雕刻中的座凳
18.賓陽中洞地麵裝飾雕刻中的“法華經變”情節
19.初唐時代的優填王造像
20.賓陽北洞西壁的本尊造型
21.龍門石窟所見的早期雜密造像
22.高昌張安造像與西州上層人士內徙中原之遺跡
23.賓陽南洞北壁中心龕立佛造型中的秣菟羅藝術因素
24.龍門佛教藝術中的“三屈式”人物造型
25.龍門石窟足踏夜叉的天王
26.北市縧帛行淨土堂“九品往生故事”雕刻
27.萬佛洞壁基所見的鬍鏇、鬍騰舞伎樂雕刻
28.龍門供養人造像中的蕃鬍風貌
29.供養人裝束中所見的椎髻
30.巾帔裝飾下的石窟人物造型
31.石窟裝飾造型中的瓔珞
32.石窟裝飾造型中的法筵(講筵)或舞筵
33.石窟建築遺跡中的瘞窟
34.石窟建築裝飾樣式中的覆鉢式塔龕
35.大萬五佛洞西土二十五羅漢及其題銘
36.看經寺鬍貌羅漢雕刻
37.龍門石窟唐代的密宗造像
38.龍門石窟的佛經刊布
39.北宋遊方僧人與龍門石窟的佛教功德
六 識形態視野下中古洛陽社會各界的外來精神蘊際
1.龍門地區佛教文物所反映的信仰意識
2.龍門新齣石刻資料反映的唐人精神世界
2.1 王琳墓誌
2.2 天宮寺岩和尚墓誌
2.3 比丘尼誌弘墓誌
2.4 吳六郎造尊勝陀羅尼幢記
3 種彆開生麵的石刻遺跡..洛陽齣土墓誌中的佛教經咒
3.1 徐景威墓誌
3.2 盧繪夫人李鬍墓誌
3.3 張詵夫人樊氏墓誌
4 洛陽道教依托佛教之顯例
5 從龍門造像題識看古代印度佛教意識形態對中國精神境界的影響
5.1 佛陀齣世思想對中原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5.2 佛陀往生意識對中原社會各界思想的影響
5.3 佛陀眾生平等思想對中原社會各界的影響
5.4 一種全新的人際結構..石刻中“維那、典座、唄匿、香火”等教門職事的齣現
5.5 龍門石刻所見之“齋師
5.6 龍門石刻所見之“同學
5.7 龍門石刻所見之“兄弟”、“娣女”
5.8 中原信教階層中流行的佛化命名現象
5.9 佛教文化對中原文學風格、品色的影響
5.10 西北諸鬍的內徙及中原民族的融閤..西域文明傳播中原的因素之
5.11 西域文明與中原傳統文化的交融..另.種文化視角下的曆史現實
七 源流動的啓迪以人類意識審視.項跨地域文化遺産的永恒價值
後記
感謝與緻意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