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作为移民作家,他将欧洲贵族趣味与传统修养带进美国文化,又持有深刻而世故的批判与讽刺眼光,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擅长反讽、怀旧与滑稽模仿技法;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他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令英美本土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洛桑病逝。
一组相互间有系统联系的个人回忆文集,时间跨越三十七个年头(从1903年8月到1940年5月),是纳博科夫本人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古往今来以时间和记忆为主题的作品中,为数不多的非常奇特而优秀的一本。它的语言带着一种坦率的清澈和解剖学一般的精确——以一位鳞翅目昆虫学家透过高倍放大镜观察蝴蝶翅翼上美妙的花纹,并将之描绘下来的那种精确,给读者带来不一般的阅读感受。记忆和对往昔的回顾往往主宰着纳博科夫的小说,故而这本自传正是解读他的小说的绝好密码,因为回忆本身即是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某种隐蔽的桥梁,作家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纳博科夫忠实读者的必读书,为深入解读《洛丽塔》、《微暗的火》、《防守》和《玛丽》等纳博科夫重要小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世纪文明的倒退和进步都绕不开和一个命题的关系:流亡。当然,这是一个现象性的结果,是明显具有深层意识根源的大国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在民众生活中广泛施加的一种影响。是的,包裹了多种因素的可能最初还披裹着明艳的进步革命色彩的、但终究因凝聚了尖锐沙砾而沉滞阴暗...
评分“他们是一支自觉的军队,他们的存在将对世界知识者的良心构成永久性的冲击。…康菲诺称他们的特征中贯穿着对于祖国土地燃烧般的情感。…乌斯宾斯基把提升起来的涵盖这一切的精神称作’土地——人民性’。” 我喜欢林贤治先生在《沉思与反抗》中对于俄国知识分子毫无...
评分看到《文汇读书周报》上热烈地推荐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也马上买了一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回来一看,真的有些失望!那位王家湘教授的翻译水平真的不敢恭维,译文读起来疙疙瘩瘩,不仅谈不上有什么优美可以享受,就连基本的顺畅都谈不上,一看就是把原文的那些...
评分“在我耳中震颤的不再是远去的铃声,而是我年迈的血在轰鸣。一切都静止着,沉醉,着魔于月亮这面幻想的反光镜。然而当我俯身向雪,掬起一捧,六十年的岁月在我指间碎成了闪亮的霜尘。“ 没有月亮和铃声,也没有积雪和霜尘,在看完《说吧,记忆》地凌晨两点半,我翻动笔记本,...
评分试想:当一个人读到“在小小的,生有幽蓝如梦的果实的沼地覆盆子树丛之上,在死水的褐色眼睛之上,在苔藓与泥沼之上,在芳香的沼地兰花的花蕊上,一只黝黑的,冠有一个挪威女神之名的小纹蛱蝶在轻盈的底肥中掠过。”这样的句子时,只要他心中还有一点点诗情画意的幻影,他如何能够不动心? 洛丽塔没有打动我的部分,《说吧,记忆》彻底的做到了。纳博科夫仅仅凭借强大的语言与敏锐的观感与细致入微的触感嗅觉就让我五体投地。现在想想 想阅读一个人的作品 先读传记实在是很有道理。他毕竟是俄罗斯土地的子民啊。会让人莫名联想到勃洛克与他的盗火者。 现在 我大概能够理解那些中年的 略微谢顶 孤独 丧妻(= =) 有着怪癖的教授们了。 在跳不出自身局限这一点上 就好像 纳博科夫的教授们与奥斯特的教授们 略萨的政治家们 杜拉斯的情人们 一流的作家们亦都是相似的啊。
评分1.全书只有抓蝴蝶和在剑桥的那两章很吸引我,剩下的是给高富帅和白富美看的。2纳叔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我不喜欢他的书,是一个道理。
评分精准又有趣味的描述、nostalgia情绪对人的触动和某种微妙但强烈的幽默感渗透在了一起,冷不防在你厌倦没完没了的昆虫学掉书袋时给你一击。需要提一句,译者对俄国的知识似比较有限,请来翻译这样的回忆录是否合适?主要是些译名的问题,但也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比如让纳博科夫全家都改宗成东仪天主教(对Greek Catholic概念的错误理解)。
评分看到了因他的描写而扩大了一万倍的世界
评分读了第一段,决定力荐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