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赫西(John Hersey),中文名韓約翰,1914年生於天津,十歲時隨父母返迴美國,先後在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完成學業。1937年夏天,他在暑假期間為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劉易斯•辛剋萊爾擔任秘書,同年鞦到《時代》雜誌工作,兩年後被派往《時代》的重慶分部。整個二戰期間,他往返於歐亞大陸,為《時代》、《生活》、《紐約客》撰稿。
約翰•赫西是最早踐行“新新聞”寫作手法的記者(盡管他後來對這種手法不無批評),對美國的新聞報道産生瞭很大的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廣島》、《阿達諾之鍾》(A Bell for Adano,1945年獲普利策奬)等。1965年起,約翰•赫西任教於耶魯大學,長期講授寫作課程。1993年逝世。
When the first atomic bomb was dropped on Hiroshima in August 1945, killing 100,000 men, women and children, a new era in human history opened. Written only a year after the disaster, John Hersey brought the event vividly alive with this heartrending account of six men and women who survived despite all the odds. A further chapter was added when, forty years later, he returned to Hiroshima to discover how the same six people had struggled to cope with catastrophe and with often crippling disease. The result is a devastating picture of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one bomb.
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日·野坂昭《萤火虫之墓》 广岛,一个人类战争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城市,1945年8月6日,这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对于日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毁于一旦,一颗长三米、直径七十一厘米、重约三吨的“新型炸弹”——代...
評分很早以前,我知道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但也仅仅是知道而已。随着自己接触的东西增多,渐渐地多了解了一些关于二战和原子弹的信息,可是也不全面。直到看了广岛。对二战的受害国家来说,两个原子弹加快了日本投降的脚步,降低了盟军的牺牲人数。对广岛人来说,这颗原子弹在他...
評分《广岛》是约翰·赫西在1945年获得普利策奖后,受邀前往广岛采访幸存者,以还原核弹爆炸前后广岛人民的状态。作为日本的敌对方以及原子弹的投掷方,美国人会去怎样复现这段历史呢? 约翰·赫西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作为胜利者的优越感,而是以六个“被爆者”为切入点,冷静客观...
評分 評分爆炸只是一瞬间,真正的考验是之后漫长的生命岁月里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吧。 没有经历过的人,其实并不能明白当事人的感受,也因为这样,对于书中的《战后》这一章节感触最深。幸存者们遭遇到的歧视,在贫困中的勉力挣扎,对那段可怕经历的刻意疏远,面临的来自社会的非议,以...
喜歡這個風格的作品,比真實更觸目驚心
评分永遠不該被忘記的人為慘劇 作者作為敘述人,文字已經足夠冷靜剋製,但這種敘述中依然透露齣幸存者們令人窒息的絕望與痛苦。 戰爭帶來的災難無法用狹隘的國傢主義視角來看待,也不能讓它們冷冰冰的數字代錶,無論在什麼時候,形成曆史的都是一個個人。
评分永遠不該被忘記的人為慘劇 作者作為敘述人,文字已經足夠冷靜剋製,但這種敘述中依然透露齣幸存者們令人窒息的絕望與痛苦。 戰爭帶來的災難無法用狹隘的國傢主義視角來看待,也不能讓它們冷冰冰的數字代錶,無論在什麼時候,形成曆史的都是一個個人。
评分喜歡這個風格的作品,比真實更觸目驚心
评分永遠不該被忘記的人為慘劇 作者作為敘述人,文字已經足夠冷靜剋製,但這種敘述中依然透露齣幸存者們令人窒息的絕望與痛苦。 戰爭帶來的災難無法用狹隘的國傢主義視角來看待,也不能讓它們冷冰冰的數字代錶,無論在什麼時候,形成曆史的都是一個個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