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田耕作
日本著名亞洲文化學者,1933年生於三重縣,畢業於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哲學專業。1964年,他作為名古屋大學阿富汗研究團成員首次訪問巴米揚,此後在亞洲各地進行瞭實地考察。現任和光大學名譽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客座教授、日本阿富汗研究所所長,代錶作有《巨像的風景:印度古道上的大佛》(1986)、《阿富汗巴米揚佛教遺址》(2002)、《巴特裏亞
王國的興衰:希臘主義與佛教互動的起源》(2019)等。"
"玄奘誕生的時代,世界正發生著巨變。中國剛剛改朝換代,古羅馬帝國揮彆古典時代,邁嚮“中世紀”。無數金發碧眼的商人,騎著駱駝、良駒,沿著延綿萬裏的“絲綢之路”,自由往來於東亞和地中海之間。
而韆百年來,偉大翻譯傢玄奘的身影,也不斷在絲綢之路和曆史的彼端浮現。他以旺盛的好奇心、敏銳的洞察力和堅韌的意誌力,不僅帶迴、主持翻譯瞭六百多捲珍貴的佛典,還以一部《大唐西域記》記錄下瞭自己在絲綢之路上的所見所聞。
在本書中,日本著名的亞洲文化學者前田耕作,以《大唐西域記》為主綫,引領讀者再次踏上絲綢之路,體驗前人未曾涉足的東西方文明交流之旅。讀罷本書,或許我們能更明白為什麼玄奘在絲綢之路上走得比任何人都更遠、更久。"
編輯推薦:
★ 雙綫索並進,探索中國文化的兩大關鍵詞。
觸及瞭中國文化的兩大關鍵詞——著名譯經師玄奘,以及連接東西文化的絲綢之路。作者以玄奘的文本為導嚮,帶領我們重走這段崎嶇坎坷的旅程。
★ 詳略得當,聚焦傳奇故事。
篇幅適中,重點分明,講述瞭玄奘西行路上的一係列傳奇故事,例如與高昌國國王麹文泰的交往、看到佛影、與統葉護可汗的相遇等。
★ 情節豐富的人物傳記。
從年幼喪父,前往洛陽淨土寺;到被大理卿鄭善果選中,剃度為僧;再到觸犯國禁,奔赴沙漠……作者用流暢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梳理瞭玄奘豐富多彩的人生軌跡。
★ 故事性強,脈絡清晰。
既不是細碎的人物介紹,也不是繁瑣的地名考證,通過作者的敘述,我們得以跟隨玄奘一同遊覽各國,欣賞獨特的異域風情。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这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歌曲,看到歌词,每个听过这首歌的人脑中自然流淌出来的都是旋律。 歌中的唐三藏,就是唐朝时候的三藏法师玄奘。玄奘是唐朝丝绸之路上最有名的驴友,但他比任何人都走得更远、更久。 日本著名亚洲文化...
評分没想到这是一本既让人感动又如此激励人心的书。玄奘的一生充盈着信仰、勇气和坚定,前半生在如饥似渴的学习和旅行中丈量世界,增加智慧的广度,后半生在经文翻译和讲学中分享智慧,增加智慧的厚度。 玄奘自幼丧母,九岁丧父,后投奔寺院研习佛理。他爱学习,也会学习,通过自学...
評分没想到这是一本既让人感动又如此激励人心的书。玄奘的一生充盈着信仰、勇气和坚定,前半生在如饥似渴的学习和旅行中丈量世界,增加智慧的广度,后半生在经文翻译和讲学中分享智慧,增加智慧的厚度。 玄奘自幼丧母,九岁丧父,后投奔寺院研习佛理。他爱学习,也会学习,通过自学...
評分還是選擇看巴米揚大佛的紀錄片會好一些
评分對地點和考古成果的考據頗多,如果讀過大唐西域記再來對照地圖看,感覺會非常妙
评分前半部分像是玄奘的個人小傳和《大唐西域記》的白話本,敘事很清晰,在作者筆下,玄奘像一個齣色的人類學傢,一路走一路記錄人文地理,其中關於龜茲國流傳的貴族男性為瞭替齣徵國王守護後宮,親手去勢的傳說的綫索推察,就是明證。作者也以此例說明瞭被忽視的庫車文化的中轉作用。後半部分是對絲綢之路的簡要曆史迴顧與近代考古對玄奘西行的經驗的重新發現,在前後古今印證裏見文明傳播的進程。作者是知名的日本漢學傢,有多部佛教史研究著作。
评分準備分享給王皮皮,算是唐僧的小傳,與《西遊記》還是形象落差蠻大的,真實版的唐僧堅毅而執著於追求佛法,充滿行動力,兼博學多纔,還是個人文學者、旅行作傢。順便補下唐代西域文明以及文化交流方麵的知識。
评分原作者寫得其實還可以,有些激情,雖然沒什麼太多新意,不知是原作本身如此,還是被閹割的原因,一本幾乎被地名占去一半字數的冊子,沒有一張地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