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孙昌武先生研究道教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关系问题的专著,诗文互注、解说精当,语言生动、论说透澈。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中与道教相关的神仙现象及作品的深入研究,阐明了道教对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汉唐道教(主要是神仙信仰)与文学(主要是诗歌)的关系进行部分专题探讨,重在基本史料的考察和基本事相的叙述,较平实,但不是很深入。作者很重视小南一郎提出的魏晋新神仙思想,有几篇论文都隐约以之为背景展开讨论。第16页脚注,《昆仑丘与西王母》作者“陵纯生”应是“凌纯声”之误。第152页倒数第7行,“钩戈死于云阳”的“钩戈”应作“钩弋”。
评分对汉唐道教(主要是神仙信仰)与文学(主要是诗歌)的关系进行部分专题探讨,重在基本史料的考察和基本事相的叙述,较平实,但不是很深入。作者很重视小南一郎提出的魏晋新神仙思想,有几篇论文都隐约以之为背景展开讨论。第16页脚注,《昆仑丘与西王母》作者“陵纯生”应是“凌纯声”之误。第152页倒数第7行,“钩戈死于云阳”的“钩戈”应作“钩弋”。
评分对汉唐道教(主要是神仙信仰)与文学(主要是诗歌)的关系进行部分专题探讨,重在基本史料的考察和基本事相的叙述,较平实,但不是很深入。作者很重视小南一郎提出的魏晋新神仙思想,有几篇论文都隐约以之为背景展开讨论。第16页脚注,《昆仑丘与西王母》作者“陵纯生”应是“凌纯声”之误。第152页倒数第7行,“钩戈死于云阳”的“钩戈”应作“钩弋”。
评分对汉唐道教(主要是神仙信仰)与文学(主要是诗歌)的关系进行部分专题探讨,重在基本史料的考察和基本事相的叙述,较平实,但不是很深入。作者很重视小南一郎提出的魏晋新神仙思想,有几篇论文都隐约以之为背景展开讨论。第16页脚注,《昆仑丘与西王母》作者“陵纯生”应是“凌纯声”之误。第152页倒数第7行,“钩戈死于云阳”的“钩戈”应作“钩弋”。
评分对汉唐道教(主要是神仙信仰)与文学(主要是诗歌)的关系进行部分专题探讨,重在基本史料的考察和基本事相的叙述,较平实,但不是很深入。作者很重视小南一郎提出的魏晋新神仙思想,有几篇论文都隐约以之为背景展开讨论。第16页脚注,《昆仑丘与西王母》作者“陵纯生”应是“凌纯声”之误。第152页倒数第7行,“钩戈死于云阳”的“钩戈”应作“钩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