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诺
本名谢材俊,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
曾与朱天文等共组著名文学团体“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
近十余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
2013年出版散文力作《尽头》,探索极限和人的现实处境,获评《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与台湾金鼎奖。
比无限清单更好的阅读,那就是重读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唐诺
我读书不多,所以经验也不足,虽然有自己的阅读习惯,但并不自信。这个习惯是这样的,小说一定要读名家的,我不想做试百草的神农,人生苦短,不能浪费时间。读书笔记之类的,条件就可以稍微放宽一点。毕竟小说不是人人会写,读书笔记(书评)之类的,读书多了能够独立思考了都...
评分 评分“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对一个刚开始读点书的年轻读者来说,有大量的好书急迫着去读,重读的经验的确很少,可能唯一多次重读的书就是《红楼梦》了,但这仅有的经验也是相通的,每次重读都有新发现,就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突然发现他还有自己不了解的精彩一面,顿生惊...
评分简体版说明 来到大陆,这本书变得稍稍不同,却是多出来的—一是它多了个书名,叫《重读》;二是多找出来两篇文字,咖啡馆里又遇见了两个作家、两位自由主义大师,小密尔以及以赛亚•柏林。只是,得委屈他们躲附录里,其实大家的存在位置当然是完全平等的。 校对这两篇文字,...
评分最近的床头书是唐诺的《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刚开始读时,通常顺手扔掉的腰封这次看了一眼后,扔掉前先抄下了上面的宣传语,“比阅读更好的事,那就是重读。”“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这两句话来自博尔赫...
一个好的文学评论家,起码得是半个思想家。看的有点累,也很过瘾。
评分不知道为啥在标记这本书我却想提一下另一件事,当然我也正在这样做,读耶茨的男校故事那本书时,里面有个厌倦做煤矿工人的韦恩,打算去加拿大碰碰运气。“加拿大是个有前途的国家”他觉得他的打算很明智,当然,我当然笑了。我为什么要提这个事呢。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幽默,就是一种累积经验的再现,我很欣赏唐诺做的是自己的思考者,而不仅仅只是做被喂的那类表面读者。我自己也将致力于不被喂食。
评分台湾书评人唐诺与妻子朱天心每天步行到台北一家咖啡馆,上二楼,开始一天的阅读,十四个作家就是这样遇见的,其中包括他的妻子朱天心,这本书从纳博科夫到博尔赫斯,从卡尔维诺到康拉德,从契诃夫到果戈理,他的见解复杂而深刻,批评起海明威来入木三分(几乎揭穿了他的底牌),赞扬福克纳深得我心,除了台湾人的文艺腔,几乎无可挑剔,而这种文艺腔,没经过中国简体字的洗礼,读起来就像是见到了多年不遇的远房长辈,让人暗自扭捏心慌。
评分一个好的文学评论家,起码得是半个思想家。看的有点累,也很过瘾。
评分不知道为啥在标记这本书我却想提一下另一件事,当然我也正在这样做,读耶茨的男校故事那本书时,里面有个厌倦做煤矿工人的韦恩,打算去加拿大碰碰运气。“加拿大是个有前途的国家”他觉得他的打算很明智,当然,我当然笑了。我为什么要提这个事呢。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幽默,就是一种累积经验的再现,我很欣赏唐诺做的是自己的思考者,而不仅仅只是做被喂的那类表面读者。我自己也将致力于不被喂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