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出生于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巴特勒是当代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性别研究、当代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学术领域成就卓著,主要著作有《性别麻烦》、《身体之重》、《消解性别》、《欲望的主体》等。
译者简介:
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学者。曾任教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国立安东大学。主要学术领域为妇女、性别与文化研究。著有《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译有《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合译)、《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合译)。
"本書是女性主義理論的經典著作,更是酷兒文化的理論奠基之作。全書圍繞著一個主題:如果將性別的不同簡化為生理的差異,將是過於單純天真的想法。身體的奧秘難以言盡,宗教文化政治的影響,都會左右性別與身分的認同,換言之,身分是需要經由不斷地實踐來鞏固的。巴特勒巧妙地將心理分析與知識權力論交互論述,為的是在理論文本的解析中,將性別乃至認同的桎梏,從根本上解脫。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 性/性別/慾望的主體>重思「女人」作為女性主義主體的地位,以及性/性別(sex/gender)區分的問題。
第二章 禁制、心理分析和異性戀矩陣的製造>選讀結構主義、心理分析和女性主義,解釋亂倫禁忌(incest taboo)強化了異性戀框架內分明而內部協調的性別身分,深入的探討同性戀的問題。
最後一章 身體顛覆行為>始於對茱麗亞.克莉絲蒂娃(Julia Kristeva)母體建構說的省思,彰顯她著作裡主宰著性(sex)和性意識(sexuality)的文化不可辨識性之隱含成規,並兼論傅柯對克莉絲蒂娃的批判,以及他所顯露的知識權力論述。
在看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里的时候,第一章开头提出两个术语:生理性别、社会性别。通常人们会说生理性别是人和人肢体之间生物学上的区别,他是社会性别得以建构的一个基础;社会性别是在生理性别之上对人的性别和身份的一种社会生产。生理性别是物质的、自然的。社会性别...
评分“我女儿4岁,性别意识很强。”一位母亲自豪地说。 我猜想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她有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孩子一旦有性别意识,也就有自我保护意识。可是,我很怀疑性别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能否画上等号。但这句话让我最疑惑的是,为什么家长觉得性别意识很重要?什么时候开始,性...
评分作家并不是一个通俗易懂的人,这属于她个人选择,有一类作家的写作并不是寻求普适性的理解,anyway, she chose to be difficult。通篇里采取引用了福柯的关于第一例雌雄同体的人类的出生作为船锚而支撑她从基底瓦解对于性别定义的理念,为后续物化“性别”做好了铺垫,其中很重...
评分Queer及Queer理论对抗的是社会长期建构的异性恋霸权体系,它们向异性恋与同性恋的二元结构挑战,向社会常态挑战。巴特勒在此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表演”(performativity)理论,她认为人们的性别表现(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行为)并不是某种固化的身份表征,而是处于一种不断...
评分爱情与友情有什么区别?可能有很多角度的回答,我想试着从日常称呼分析一下。因为语言背后可以说就是思维,日常称呼的背后就是传统思维。 称呼有两种情况,在场时一般为介绍,不在场时一般为提起: 1 介绍友情关系,往往说: 这是我朋友。 介绍爱情关系,往往说: 这是我男/女朋友...
风暴式的洗脑
评分艱難地啃完,第二章還是雲來霧去,但一三章看得激靈不斷,有些段落甚至使我興奮跳起好想立刻跟人分享
评分艱難地啃完,第二章還是雲來霧去,但一三章看得激靈不斷,有些段落甚至使我興奮跳起好想立刻跟人分享
评分风暴式的洗脑
评分艱難地啃完,第二章還是雲來霧去,但一三章看得激靈不斷,有些段落甚至使我興奮跳起好想立刻跟人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