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早年当过插队知青和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研究生,师从陈修斋、杨祖陶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1989年任教授,现为武大哲学学院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德国哲学》主编。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上成就斐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文化批判,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在学术界和思想界独树一帜。
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作者一家之言。对黑格尔的起源来自逻各斯和努斯,出自对黑格尔在古西方哲学的判词的总结。首先判词带有个人倾向,然后判词的总结就更割裂了原思想的原意了,更多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这点在作者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判词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作者博闻强记,但明显带有色眼镜...
评分 评分一本黑格尔没看过 以后重看
评分读了三周,因其艰涩几欲放下,但没多久又会读到一段精彩醒神的段落!把我带进了黑格尔的世界,动魄惊心!
评分所谓意识,就是把我和对象区别开来,在这种区别中意识属于我一方;然而它一旦能做出这个区别,就超出了我而达到对象,这意味着意识就是对意识(自我)的超越和反思。 其实拿黑格尔去套胡塞尔完美契合啊,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意向性结构一定含有实质的成分(属于我的一方)和意向的成分(属于对象的一方),并且底下一定有个先验主体(自我)。至于胡塞尔坚持自我必须在反思活动中出现而并非意识的固有成分(意识的一阶理论),这里的反思是外在偶然的(比如触摸行为中注意力的转向),但黑格尔口中的反思意指意识的内在本质结构已包含了一个自我, 意识“分析地”包含自我意识。所以胡塞尔后期一定要转向先验主体和主体间性问题。 不适合入门,行文有不少含混之处,不过新旧两位现象学家的这段对比看得我拍案而起。
评分要真正理解“否定之否定”很难, 看完之后有点头痛。不过透过这本书应该也可以猜到如果邓晓芒要写自己的哲学书,其里面大概的论点将会从此书基础上发展、扩展、延伸开来。黑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人禁不住赞叹!用他的“否定之否定”来考察“进化论” 是很有价值的。
评分要真正理解“否定之否定”很难, 看完之后有点头痛。不过透过这本书应该也可以猜到如果邓晓芒要写自己的哲学书,其里面大概的论点将会从此书基础上发展、扩展、延伸开来。黑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人禁不住赞叹!用他的“否定之否定”来考察“进化论” 是很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