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作家。1910年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战地记者。十月革命后曾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
1921年后以记者身份去德、法、比等国。在国外十多年中,写了众多作品。
30年代回国后,在卫国战争中任军报《红星报》战地记者。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暴风雨》和《九级浪》等。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在苏联文艺界引起巨大震动。后用五年时间写成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于1960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苏联及西方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此书被誉为苏联 “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爱伦堡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是陌生的,而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则是刻骨铭心的——牛棚里、残垣边、油灯下,多少人在抄写传阅。在那片灰暗的年代里,这本书成了唯一带彩的颜色。发生在苏联铁幕里的人和事,似乎同样发生在当时的知识分子身上。 爱伦堡是幸运的,他走出了铁...
评分最初听说爱伦堡,还是在"文革"初期的少年时代。当时的大批判经常提起他的小说《解冻》,斥之为"苏修""反斯大林"的代表作,是株大名鼎鼎的"大毒草",以致"解冻"后来一直成为"某种思潮"的代称。但几年后,他的《人.岁月.生活》中文节译本却在一些青年中"热烈地"悄悄流传。"热烈"...
评分 评分我手头的爱伦堡《人.岁月.生活》是节译本,为花城“流亡者译丛”之一种,1998年5月购得。由于在目录相关章节作了记号,可知我精读了作者回忆莫迪利亚尼、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叶赛宁、别雷、纪德、海明威、马蒂斯、法捷耶夫、聂鲁达、艾吕雅等人的十来章。读完后我在扉...
#201706#最后一部,读得粗略。涉斯大林,涉中国部分细读。至此,读毕六卷本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收获没预想的多。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评分#201706#最后一部,读得粗略。涉斯大林,涉中国部分细读。至此,读毕六卷本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收获没预想的多。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评分#201706#最后一部,读得粗略。涉斯大林,涉中国部分细读。至此,读毕六卷本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收获没预想的多。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评分第六部。冷战见闻居多,还是小心翼翼没有多提大清洗。终于刷完了,扫描版两千多页,要瞎=-=
评分第六部。冷战见闻居多,还是小心翼翼没有多提大清洗。终于刷完了,扫描版两千多页,要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