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霍利(Samuel Hawley)齣生並成長於韓國首爾,在加拿大皇後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學位後再次返迴東亞,旅居韓國、日本,2007年以後在韓國延世大學任助理教授。霍利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隱士的國度》《在朝鮮的美國人》等。
譯者方宇,北京大學曆史係學士,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碩士。
一場波及中國、日本、朝鮮,乃至東南亞諸國的大戰
東亞海洋勢力與大陸勢力的第一次交鋒
新興強國與古老帝國之間的霸權競逐
它改變瞭中日朝三國國運,重塑瞭17世紀東亞政治格局,影響及於今日
理解瞭壬辰戰爭,就理解瞭現代東亞國際關係的曆史根源
◎ 編輯推薦
《壬辰戰爭》是一部史詩,一部關於朝鮮這個“美麗而悲傷的國度”的史詩。1592 年,剛剛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在野心的驅使下,入侵朝鮮半島。戰爭初期,日軍進展順利,短時間內便連剋朝鮮三都——漢城、平壤、開城,兵鋒直指鴨綠江邊。關鍵時刻,明朝萬曆皇帝決定齣兵援朝。中朝聯軍在一係列陸戰、海戰中大敗日軍,雙方陷入僵持。經過反復和談與廝殺,日軍最終撤退,中朝聯軍取得最後勝利。
壬辰戰爭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大戰,東亞諸國均捲入其中,動員的兵力和戰爭的慘烈程度遠超同時期歐洲任何一場戰爭。它重塑瞭17世紀初的亞洲政治格局。此戰過後,明朝進一步衰弱,並最終滅亡;朝鮮王朝進入漫長的黑暗期;豐臣政權元氣大傷,德川傢康趁機奪取日本統治權,在江戶建立幕府。壬辰戰爭是東亞的悲劇,給朝韓帶來瞭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時至今日,它仍然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東亞國際關係,尤其是日朝韓關係。
◎ 內容簡介
《壬辰戰爭》一書綜閤運用中日朝韓史料,全麵、客觀地描述瞭發生在16世紀末的日本侵朝戰爭。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不久的豐臣秀吉在野心的驅使下,動員15萬8800名遠徵軍入侵朝鮮半島。他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囊括其所知的整個世界的龐大帝國。戰爭初期,日軍一路長驅直入,短短一個多月便攻下朝鮮三都漢城、開城、平壤,進抵中朝邊境。危急時刻,明朝萬曆皇帝當機立斷,決定派大軍支援朝鮮。明軍在平壤大敗日軍小西行長部,隨後一舉收復三都。與此同時,朝鮮名將李舜臣在半島南部海域屢挫日軍水師;朝鮮各地義兵蜂起,四處襲擊日軍補給綫。日軍戰事不利、兵力不足、後勤不濟,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隻能退守半島東南一隅。最終,隨著豐臣秀吉的過世,日軍全麵撤齣朝鮮半島,壬辰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不僅給東亞各國人民帶來瞭災難,也對曆史産生瞭深遠影響。此戰過後,舊勢力紛紛衰落,新勢力漸次崛起,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發生瞭巨變。
◎ 媒體推薦
☆引人入勝的作品,小說般的閱讀體驗。——荷蘭《國際亞洲研究所通訊》
☆文筆與謀篇布局俱佳。——韓國《中央日報》
☆宛如一部史詩,生動描繪瞭一群多姿多彩的曆史人物。——《韓國時代報》
☆恢弘之作!——香港《南華早報》
06年到手的書,這本書的作背景是偏朝鮮的,可能和他的父親長期駐韓有關,其次,作者薩繆爾霍利是加拿大國籍的韓國延世大學講師,也是英國皇家亞洲學會韓國分會的會員,因此韓國史料的選用是很突出的。整本書很厚實,也有大量的明朝史料的運用,不過還是以朝、日兩國作爲雙...
評分看在這題材的書不多見的份上,多給一星。實在是太爛瞭……
评分這本書不應該叫《壬辰戰爭》叫《解放朝鮮或豐臣秀吉的狂想》更好 要是不仔細看序言和前沿 還以為是本倭寇的迴憶錄呢 全篇以日本(豐臣秀吉)的視角來看待整場戰爭 充滿著對明朝和朝鮮的偏見。中日韓三國的戰爭 日本那就是予取予求的戰神 朝鮮那是一個被動挨打的小孩 而大明可以說就是百無一用的廢物。 而且各種基本的史實都沒有鬧清楚 對明朝缺乏最基本的瞭解。作者可能都沒怎麼讀過明朝方麵的史學 像極瞭現在西方對中國的無端猜想。如果初次瞭解萬曆年間援朝戰爭的朋友建議避開此書。不然你會懷疑你20多年來所接受的教育。說說書裏的內容 關於明朝的介紹錯誤百齣 關於壬辰戰爭中關鍵的“碧蹄館之戰”還有丁酉倭亂的“鳴梁海戰”“陸梁海戰”缺乏最基本的考證。總之一個字“爛”
评分黃口小兒之無知妄言,垃圾。
评分這本書為什麼要翻譯過來?沒用的書
评分這本書為什麼要翻譯過來?沒用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