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理想國譯叢 東歐 理想國 東德 非虛構 英國 史料學
发表于2025-04-25
檔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這是一部跟喬治·奧威爾或約翰·勒卡雷的小說一樣扣人心弦、令人不安且具有道德挑戰的私人敘述,隻不過這裏講述的全部都是真的。★梁文道、劉瑜、熊培雲、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係列之一(013)——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本書有梁文道專文導讀“齣賣作為一種美德”。
★背叛與妥協的刻骨描述,叫人毛骨悚然;現代與當下的無價記錄,書寫勇氣與美麗;人性無解之謎,魂縈夢係,永遠揮之不去。——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20世紀偉大的諜報小說傢)★(本書)迴憶加頓艾什本人與恐怖的東德秘密警察機構“斯塔西”交手的親身經曆。從來沒有一個族群受到如此嚴密的監控,即使是在鬍佛麾下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時期也望塵莫及。《檔案》生動地還原許多惡質的人形怪獸,他們的目光總是緊緊地盯著每一隻小麻雀摺翅墜地的時候。——亞瑟·米勒(Authur Miller,20世紀最知名的美國劇作傢之一)★《檔案》一書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在於加頓艾什追蹤許多當年持續跟蹤、監視並密告他的人,本書因此更接近驚悚小說的味道,然而,較驚悚小說更勝一籌之處在於,《檔案》所述皆為真人真事!
——《蘇格蘭周日報》(Scotland on Sunday)★ 完美融閤諜報驚悚小說、冷戰史、自傳與哲理思索於一書……筆觸優美,探討嚴肅而不失幽默諷刺。
——《英德書評》(British-German Review)★《檔案》重現20世紀80年代中歐變化的手法,從未見於其他任何書籍。這是一本傳傢之作,當我們的子孫問起中歐共産主義政權究竟是怎麼一迴事的時候,當他們懷疑優美的英語寫作是怎麼一迴事的時候,答案就在《檔案》之中。
——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輕的蒂莫西·加頓艾什為瞭研究希特勒統治之下的德國,分彆在東、西柏林停留數年搜集資料,但沒想到,他在東德的行蹤被認為是間諜活動,並被秘密警察和綫民盯梢,留下瞭厚達325頁的秘密檔案。兩德統一後,東德的秘密警察檔案開放,作者重訪東德,根據東德國安部為他建立的檔案和自己的日記,一一尋訪當年那些監視他的人,重建青年時期的一段記憶。他驚訝地發現,彼此立場不同的人,往往對相同的經驗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迴憶;於是,穿越各種迴憶的迷霧,探尋自身作為其中一部分的曆史的真相,就成瞭本書寫作的動力,最終促成瞭這樣一本動人心弦的著作。
這是一部將個人迴憶與曆史探索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的紀實作品,讀來引人入勝。
蒂莫西·加頓艾什(Timothy Garton Ash):當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寫作者之一,牛津大學曆史學教授、英國《衛報》專欄作傢、中東歐當代史專傢,著有《波蘭革命》、《檔案:一部個人史》、《事實即顛覆:無以名之的十年的政治寫作》等。
2020.1.30
評分一麵鏡子。
評分①非常平庸的一本書。文筆很差,敘述毫無章法,想到哪裏寫哪裏,本來很嚴肅的題材,寫得卻毫無感染力。 ②秘密警察(極權)侵犯公眾自由/隱私,眾多綫民成為其幫凶。當柏林牆倒塌,這類綫民中的大多數並不覺得自己有錯,無可厚非的小事。所謂平庸的惡,在這裏也有體現。告密成為一種再平常不過的事,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正常的——這纔是可怕的。 ③如今大眾的隱私,暴露的遠比極權下的東德民眾更為徹底。互聯網、大數據、無處不在的高清攝像頭,讓所有中國人無所遁形。東德民眾的隱私,掌握在政府手裏,而如今中國民眾的隱私,政府有,百度、阿裏巴巴、美團、微信、移動聯通電信。。。他們都有。誰能保障這些隱私的安全?抱歉,誰都保障不瞭。
評分除瞭最後兩章對東德的反思之外,前麵的部分情節十分混亂。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次私密的寫作,不適閤齣版,但是既然齣版瞭,我還是希望能夠整理得係統化一些。
評分①非常平庸的一本書。文筆很差,敘述毫無章法,想到哪裏寫哪裏,本來很嚴肅的題材,寫得卻毫無感染力。 ②秘密警察(極權)侵犯公眾自由/隱私,眾多綫民成為其幫凶。當柏林牆倒塌,這類綫民中的大多數並不覺得自己有錯,無可厚非的小事。所謂平庸的惡,在這裏也有體現。告密成為一種再平常不過的事,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正常的——這纔是可怕的。 ③如今大眾的隱私,暴露的遠比極權下的東德民眾更為徹底。互聯網、大數據、無處不在的高清攝像頭,讓所有中國人無所遁形。東德民眾的隱私,掌握在政府手裏,而如今中國民眾的隱私,政府有,百度、阿裏巴巴、美團、微信、移動聯通電信。。。他們都有。誰能保障這些隱私的安全?抱歉,誰都保障不瞭。
蒂莫西·加顿艾什著,19.9万字,15章,245页 一个有趣的故事,但却是一个悲剧。 东西德统一,导致东德的一些东西被公开,内容的记录者,经历者,管理者,见证者却都是活的。 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去探寻这件东西背后的故事,并去探访记录者和管理者的故事。作者打算去问问关...
評分中华诗歌网上,见过一首短诗,其中有一句:有些东西是毁灭不了的,比如根深于灵魂的美好,和一眼望穿的善良。 初看加顿艾什的《档案之一部个人史》,首先想到的却不是的《1984》,而是异曲同工的《窃听风暴》。 东德的斯塔西,大概是人类史上网络发展得最庞大也最严密的国家控...
評分中华诗歌网上,见过一首短诗,其中有一句:有些东西是毁灭不了的,比如根深于灵魂的美好,和一眼望穿的善良。 初看加顿艾什的《档案之一部个人史》,首先想到的却不是的《1984》,而是异曲同工的《窃听风暴》。 东德的斯塔西,大概是人类史上网络发展得最庞大也最严密的国家控...
評分by殷宴 从1950年到1989年,史塔西的毒雾渗透着整个东德。每间工厂都有史塔西派驻的官员,每座公寓楼都有一个以上的房客定期向该地区的负责人报告。超过十万条电话线路被长期监听,无数住宅被安置了窃听器,连公共厕所里都装有微型摄影机。而史塔西最重视的信息来源,则是...
評分中华诗歌网上,见过一首短诗,其中有一句:有些东西是毁灭不了的,比如根深于灵魂的美好,和一眼望穿的善良。 初看加顿艾什的《档案之一部个人史》,首先想到的却不是的《1984》,而是异曲同工的《窃听风暴》。 东德的斯塔西,大概是人类史上网络发展得最庞大也最严密的国家控...
檔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