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这是弗洛姆晚期的一部代表作,是其人性理论的集中阐述。书中从人的善恶问题引出对人性深处的思考,但并不陷于道德教义和空疏的理论。 弗洛姆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的,处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人。弗洛姆从人的自然史来探讨人性的根源,人之所以为人,人...
评分这是弗洛姆晚期的一部代表作,是其人性理论的集中阐述。书中从人的善恶问题引出对人性深处的思考,但并不陷于道德教义和空疏的理论。 弗洛姆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的,处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人。弗洛姆从人的自然史来探讨人性的根源,人之所以为人,人...
评分普通心理学著作常见于弗洛伊德、津八多和荣格。很多人之所以对心理学感兴趣,无非是认为可以通过这个学科的知识能够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而这本《人心:善恶天性》则是从更深层的精神分析领域进行阐述人心而非普适的行为心理学。如果只是想对行为学或者基础心理学有所了...
评分(刊于《北京晨报》2015年6月7日A15版) 文/俞耕耘 人心是善是恶?这一问题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古老。很多思想家都只是在描述人心的特征,却鲜有回答人心的本质内涵。弗洛姆的晚期著作《人心:善恶天性》,或许给我们提供了探讨此问题的思维范式。作者仅以六章的篇幅...
评分暴力、犯罪、战争……这些在普遍意义上是我们为之厌恶的东西,然而,却从古至今地存在着,为什么? 生活中,我们常常震惊于发生的暴力事件,无论是同情受害者,还是谴责暴力者,我们始终站在一个“视觉层面”上发泄情绪。所谓的视觉层面,也即是一个浅层的我们所看到的景象,...
心理学中的恋死、自恋和恋母。
评分亲爱的艾瑞克~末日图景是乌压压一片恋尸癖自恋狂时歇斯底里时冷酷漠然的脸他们正坚定走向您预言的方向我混迹其中藏匿内心尚存一丝光明在您明媚的散发着老派芬芳的尸体旁献一支因窝藏而残破的玫瑰并撕下一页破旧的斯宾诺莎点燃以看清您被您终生反抗的死亡浸透的祥和肃静的脸
评分心理学中的恋死、自恋和恋母。
评分亲爱的艾瑞克~末日图景是乌压压一片恋尸癖自恋狂时歇斯底里时冷酷漠然的脸他们正坚定走向您预言的方向我混迹其中藏匿内心尚存一丝光明在您明媚的散发着老派芬芳的尸体旁献一支因窝藏而残破的玫瑰并撕下一页破旧的斯宾诺莎点燃以看清您被您终生反抗的死亡浸透的祥和肃静的脸
评分关于人性的探讨,弗洛姆就二战后人类面临的人性危机以精神分析学的方法,提出了人性不是像善或恶那样的一种特殊的实体,而是根植于人类生存状况中的一种矛盾。在这种矛盾中,人有善或恶的倾向,并拥有选择善或恶权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