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人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性作品,其中很有影响力的有《爱的艺术》《人类的破坏性剖析》《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中,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个人体验、生存方式、社会性格:占有(to have)和生存(to be)。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而占有观念的实质是:物物,也物于物——占有者和占有物都成为了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书中说:“看起来,我好像拥有一切,实际上一无所有,因为我所有的,所占有的和所统治的对象都是生命过程中暂时的瞬间。”
◎编辑推荐
弗洛姆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又一位具世界影响力的心理分析家、社会哲学家、作家,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是一位博学而又智慧的人,更是一个满怀慈悲之心的人。本书是弗洛姆更为厚重的著作,更是他跨越诸多学科的一部力作。他所主张的“把人性尊严还给人!”正是当今更为先进的理念。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因为唯有从根本上洞察自身,才有希望产生新的力量。
所以说看书是件无聊才做的事。。。。。。。今天看的弗洛姆的《占有还是生存》我觉得还是有收获的,比如他说到的快乐的概念,那就是英雄所见略同了。但是我依然认为他的观点有有失偏颇的一面。他认为人类是难以达到重生存的生活的。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权利...
评分这本书像商品社会的一面镜子,让人从方方面面看到现实的扭曲和可笑,现代人的内外在矛盾等,从反思的角度来说,非常好,起码对我而言有极大的“启蒙”作用,于是我第一次认真的去试着认识所谓“马克思主义”是个什么样的理想。从问题的根源上,它也没有止步不前,积极的挖...
评分 评分## 章节:爱 > 在求爱期,一方与另一方的关系还不肯定,爱着的人都在试图去赢得对方。他们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令人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美的,因为富有生气会美化一个人的面孔。这时,谁也没有占有谁,每个人都将其精力集中于存在,也就是说,去奉献和激励他人。 > 婚后的...
第一次读的时候很有震撼之感,再读时没有了第一次的感觉。
评分引人向善,引人趨於平靜摒除執念的好書。佔有是對物品的擁有,也就是一種物化的關係,活在過去,恐懼死亡;存在是一種生活體驗,是積極主動的生存,活在當下,肯定生命。社會要實現從佔有到存在的轉變,不僅需要改變經濟政治基礎,更要社會成員實現性格的轉變;個人需培養自己的獨立、自由和批判精神,重檢與現實的聯繫……
评分“存在”最大的敌人(也是无形的敌人),就是试图占有存在的野心。那些得了知识分子病的“学者”们,能清楚看见生命的存在体验,然后占有他们,垒成知识的沙堡,攀登,灵魂破碎风化。区分他们的的最好方法,如弗洛姆所说,他们通常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一旦触动他们的名利或是动摇了他们的优越感,他们往往怒不可歇。
评分“存在”最大的敌人(也是无形的敌人),就是试图占有存在的野心。那些得了知识分子病的“学者”们,能清楚看见生命的存在体验,然后占有他们,垒成知识的沙堡,攀登,灵魂破碎风化。区分他们的的最好方法,如弗洛姆所说,他们通常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一旦触动他们的名利或是动摇了他们的优越感,他们往往怒不可歇。
评分第一次读的时候很有震撼之感,再读时没有了第一次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