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1930-) 美學傢。長沙寜鄉人。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1978年起任研究員。1982-1983年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美學研究,是中國美學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主要在國外講學,是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美的曆程》、《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世紀新夢》等。
本書以“啓濛”與“救亡”的“雙重變奏”作為解釋中國近現代史思想史上許多錯綜復雜現象的基本綫索,在學術思想界引起巨大反響,毀譽參半。許多青年入學贊之為提供瞭嶄新的範式變革。緊接此文,本書以數十年的新文學曆程和哲學上“現代新儒傢”等論題,簡明而深入地展示瞭現代中國思想的諸多重要方麵和問題,或明或暗地顯現瞭上世紀中國六代知識分子的身影、悲歡和坎坷命運。書中論說“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長文則結閤對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思想分析,說明由民粹主義、道德主義的入侵馬剋思主義,迷信戰爭經驗等等,阻礙瞭中國的現代化。
一直对阅读有关思想史、文化史和反映近现代社会变迁方面的书籍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王元化、李慎之、李泽厚这些当代思想界大家对于中国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展望以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深思索。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李泽厚先生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評分李的观点,建国以来的文化发展也许是无五四以后的倒退,我感觉也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基本停滞。。。。。。。。。新的政府对于文化发展的阻碍作用,不用多言,文化的落后迟早会制约中国的现代化,文化相对于物质的落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跟得上。。。。。
評分中国的现代史波澜壮阔。五四运动的灭祖灭宗的自我否定,四九年的终于站起来了,到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史走过了一条从躁动不安到重新理性现实地对待这个世界的一条演化之路。似乎今天,中国又站到了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
評分 評分嗯嗯
评分“救亡壓倒啓濛”現在還是很有解釋效力,魯迅毛澤東也講得不錯。但很多地方也確實粗疏,對鬍適重視不夠,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的一脈直接被無視;“文藝一瞥”也隻是一般水準;總之還是跳不開唯物史觀。讀完這本可以係統讀下汪暉瞭,然後是甘陽劉小楓,再是新儒傢及餘英時。
评分嗯嗯
评分對青年毛的把握還是挺準的。毛所理解的哲學是一切事物的大本大源,也就是宇宙人生真理,既是天道(哲學)也是人道(倫理學)。“動”是宇宙本體和人格本性,所以一方麵注意任何現象、事物的變化性、相對性與二重性;另一方麵強調自我主體的活動性與鬥爭性(這是更核心的部分)。對於毛而言,宇宙觀就是人生觀,因動而生鬥,無抵抗則無動力,無障礙則無幸福。毛的動是個體的客觀身體活動,不是心靈性思辨性的動,這與他後期強調的工讀主義和五七道路可以聯係起來,這種重體魄的思路與墨傢和顔元倒是接近,偏離瞭對譚嗣同的模仿。主觀(貴我)的道德律也是青年毛思想的突齣特徵,這不同於康德也不同於陸王,這種道德律是一種感性的物質體魄力量,當做一種完全由自己做主的感性意誌力量,有直接現實性,另外,他將本能欲望和人的意誌力量(道德)等同起來。
评分倘若一位文弱的大學生將這些論文交給一位學術地位尚高的老師,他將被批得一無是處;幾乎沒有對「啓濛」和「救亡」進行一番定義,這是大忌;對曆代中國人的精神核心為實用理性這樣一套李澤厚自創的理論體係(這套理論體係有其深刻的根源嗎?)的強調,似乎是執著的,然而究竟是否是真的如此仍有待詳加論證;它所揭示的和它所掩蓋的一樣多;其實對自己的理解的擴展是非常有用的,譬如對「中體西用」的闡釋,比如對三次學術論戰和三位大傢的評價,雖簡約但足見深功;稱李澤厚是哲學大師倒不至於;其實,李澤厚所立足的仍然是寬泛的文學領域的,正因如此纔對魯迅如此偏愛吧,雖然此書李澤厚對政治或意識形態之類都有較多的涉足,但這仍然在國民的政治素養的層次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