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新世纪文丛》,总结了80年代的文学发展史,向往着新的21世纪。在经历了剧变的1989后,这种时代背景与烙印,以及因政治事件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忧虑,都有显现(图1)。 本书重在“历史”与“叙述”,即将历史看做话语,而非事实本身。这种受福柯影响的后现代史观,看来...
评分本书属于《新世纪文丛》,总结了80年代的文学发展史,向往着新的21世纪。在经历了剧变的1989后,这种时代背景与烙印,以及因政治事件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忧虑,都有显现(图1)。 本书重在“历史”与“叙述”,即将历史看做话语,而非事实本身。这种受福柯影响的后现代史观,看来...
评分本书属于《新世纪文丛》,总结了80年代的文学发展史,向往着新的21世纪。在经历了剧变的1989后,这种时代背景与烙印,以及因政治事件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忧虑,都有显现(图1)。 本书重在“历史”与“叙述”,即将历史看做话语,而非事实本身。这种受福柯影响的后现代史观,看来...
评分本书属于《新世纪文丛》,总结了80年代的文学发展史,向往着新的21世纪。在经历了剧变的1989后,这种时代背景与烙印,以及因政治事件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忧虑,都有显现(图1)。 本书重在“历史”与“叙述”,即将历史看做话语,而非事实本身。这种受福柯影响的后现代史观,看来...
评分本书属于《新世纪文丛》,总结了80年代的文学发展史,向往着新的21世纪。在经历了剧变的1989后,这种时代背景与烙印,以及因政治事件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忧虑,都有显现(图1)。 本书重在“历史”与“叙述”,即将历史看做话语,而非事实本身。这种受福柯影响的后现代史观,看来...
和张清华的那本相比,集中在新时期的几位小说家,突出了他们与先锋派新历史叙事的迥异。明显感到80年代学人的哲学素养很高,说话很绕,但很思辨很有说服力,重写作家作品的切入点选的很巧妙。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很重,随处可见罗兰•巴特、弗洛伊德、拉康的影子,和陈晓明的风格很像,但文笔比陈晓明细腻多了。
评分西方概念的吸收还可以更明晰一些,不是说作者没有搞懂在堆砌概念,而是可以讲得再通透些。
评分又一本无人读的好批评。
评分又一本无人读的好批评。
评分极好的书,以后补书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