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冯友兰 哲学 自传 回忆录 传记 历史 中国文学 国学
发表于2025-02-09
三松堂自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松堂自序》为冯友兰86岁高龄口述完成,在冯老众多著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对自己一生经历和生活的年代都有生动的记述;二,作为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家,这里描述了自己学术道路,剖析了学术思想变迁;三,《自序》可看作一部“忏悔录”,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间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造思想的过程中,放弃独立思考,人格上失去自我的可悲际遇加以真诚的解剖。
看的是98年的旧版,装帧较此版为好。冯友兰的文字很朴实,娓娓道来,很好看。通读全书,就数第三章最令人不耐。不仅理难服人,且让人有种智商不在线的错觉。一个以哲学安身立命的人,最终没能扛住政治强权的洗刷之力,时过境迁,字里行间,依旧留下深深的印痕。令人心惊。
评分看了两页就被恶心到了。原以为这本书是老人晚年对一生的剖析反省,反省三十年来自己的独立人格是怎么丢失的。但大失所望。他提出所谓“旧邦新命”,旧帮就是指古老民族,新命就是指社会主义。说每次民族复兴都伴随着某种思想体系的兴起,现在我们也已经有了,就是毛泽东思想。说毛泽东思想是好的,只不过被四人帮用坏了,而现在已经拨乱反正了,所以又前途光明了。 哎,这就是所谓“哲学家”的思维水平吗?还是说人格的问题。民国时就被染成民国的颜色,毛朝时就染成毛朝的颜色,邓朝时就染成邓朝的颜色 他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建国前在美国讲学时完成的,是传统哲学概要性的介绍,打算看一看,别的著作就拉到吧。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充其量也就是块涂鸦板。真不知道是什么人把他捧得那么高。
评分『孔子庙前冷清,孔子发牢骚。别人问他:你有关公的大刀和财神爷的元宝么?』
评分这本书是根据冯友兰先生口述和部分文章编写而成,前面三章写了冯先生的人生经历,从父辈开始写,一直写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夺权、国共两党的战争到十年动乱。文笔清新自认,读的像有人在你旁边讲故事,觉得很亲切。 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八股”的由来,八股就是个形式,照这个形式,文章开始第一句叫“破题”,在这一句里,作者要把他自己对于题目的了解,简单扼要的说出来。下边紧接着一两句,继续说明,叫“承题”。下边是“起讲”。八股文自以为是代圣人立言,“起讲”就是开始大讲他怎么样代圣人立言。下边要有几大段,发挥破题的意思。这几大段,以两大段为一个段落,在这些段落中,后一段要和前一段成为对偶,就像一副长对联。全篇文章,有这样八个名堂,所以称为“八股”。
评分我觉得好看。
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时间跨度较长,中国社会经历了几番颇为汹涌的变迁,沉浮其中的人自然也受着强烈的冲击。 冯友兰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辈都是科举进士。书中第一部分回忆清末帝制时期,便大量着墨于父亲的仕途奔波,儿时的...
评分研究哲学的人,通常都比较看通世界上的人事万物。所以做人就有点像红楼里的宝钗,懂得乖巧。冯友兰就大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不仅在他对待不同政局政治之间表现得明显,在学术上也是如此。 中庸中庸啊,只是明灯恐怕还是有的,只是他在心里罢了。
评分冯先生90大寿的时候,曾邀请梁先生,梁以冯曾“谄媚江qing”为由断然拒绝。冯与江的关系,冯已在自序中说明。网上经常看见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不少是有失偏颇的。这里我把书后附录的年谱摘录一段,是冯90大寿期间二人来往的记录,对感兴趣的朋友或许是个不错的材料。 ----------...
评分经老师的推荐,看了这本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感悟有三: 一、哲学上: 摘抄:西方人精神境界空虚,没有找着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才寄希望于宗教,而其实,中国哲学在这一点上代替了宗教。 感想:在书的前一部分讲生平的时候提到这句话,但在书里没有过多描述,然...
评分在《自序》中,冯友兰以该书为其“以前著作之总序”,欲便后人“知其人,论其世”,所以书中特别分“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四部,以期相应地达到“志环境”、“明专业”、“论教育”、“申信心”的目的,为了解冯氏及其周围的人、事提供了很多冯氏的亲身感受。...
三松堂自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