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12.17—1962.02.24),安徽绩溪人。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对民国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10年官费留学美国
1917年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5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台北
从传记中读到什么?有人说读的是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有人说读的是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 我读到了,胡适母亲的不容易。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能有这样的教育观念,着实让人佩服,胡适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能够成功,就不意外了。 我读《四十自述》,读到了清末民初的社...
评分从传记中读到什么?有人说读的是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有人说读的是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 我读到了,胡适母亲的不容易。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能有这样的教育观念,着实让人佩服,胡适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能够成功,就不意外了。 我读《四十自述》,读到了清末民初的社...
评分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胡适日记的段子,所记皆是“打牌”。而这些被删减的日记,背后另有一段故事。 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在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那些日记作于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第一学年的暑期,从中可以看到,他参加了暑期学校继续学习。这也使他能够在之后两年(共三年)就修完了...
评分读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在自序中首先提到了自己的“传记热”:深深地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鼓吹朋友们写自传;而他自己则是开始写《四十自述》[注1]。我不能排除他在写传记文章(还有写日记、书信)时怀有这样的私心:期望...
评分读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在自序中首先提到了自己的“传记热”:深深地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鼓吹朋友们写自传;而他自己则是开始写《四十自述》[注1]。我不能排除他在写传记文章(还有写日记、书信)时怀有这样的私心:期望...
天才就是天才,小时就不同凡响。文学革命这件事胡适是立了大功的。
评分胡适的前半生,历史转折点的人物,汉文汉字转变为白话文重要贡献;引用的文言文,看着真的很麻烦。还是白话方便。
评分不得不说,相比于那时候,我们的很多环境是倒退了,胡适之先生的很多思想,在今天看来,都很超前。
评分看罢也有了写自述的冲动,可大抵我这辈子也是一眼望到头的普通人一个,写完自述其意义也不大,除非多少年后还有研究古人的,或许我这就能代表21世纪的普通人。前几章看的都津津入味,最后一张总体来说不是我感冒及了解的领域,太多古文片段,还有一些是胡适刻意以第三人称写的吗?不过找来一千零一夜的文学改良刍议就着看,味道还是不错的~
评分关于信仰、关于母亲的部分都很好。对“桐城派”并未全然否定,跟现今理解的文学革命对待“桐城派”的态度其实不大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