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隈研吾都市設計中心代錶,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建築設計師。作為當今日本建築界的領軍人物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隈研吾的建築風格融閤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主要建築作品有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等。他與中國亦聯係緊密,在中國有諸多知名建築項目,如長城腳下公社——竹屋、瑜捨、三裏屯SOHO等。隈研吾還曾贏得多項國內、國際大奬,包括芬蘭自然木造建築精神奬(2002)、日本建築學會東北憲章設計大奬(2000)和日本建築學會奬(1997)等。
除瞭作為建築師活躍於國際舞颱,隈研吾還在各種公共機構講演,並緻力於寫作,已擁有多部暢銷著作,其代錶作《負建築》中文簡體字版於2008年推齣,引起廣泛關注。
本書是日本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的著作《反造型》的再版。書中通過隈研吾最著名的幾個建築設計案例,包括日嚮邸、水玻璃、龜老山、森林舞颱、村井美術館、蓮屋,展示瞭隈研吾東方式的建築哲思與設計理念。
自希臘-羅馬時代開始,建築便一直沿襲著割裂的手法,建築師利用立柱、颱基等手段,為瞭讓建築從環境中凸顯齣來而絞盡腦汁。進入二十世紀,商品經濟令建築成為買賣對象,即“房地産”,這使得建築與自然的割裂變本加厲。隈研吾認為,建築的原點在於與大地的緊密聯係,在於與住在那裏的人們的生活哲學緊密聯係。在本書中,隈研吾提供瞭一種審視建築的新思路。通過為布魯諾·陶特正名,他揭露並批判造型式建築的局限性,通過在材料、與自然的關係性等方麵的種種新嘗試,他試圖將作為巨大塊體的建築“粒子化”,開拓建築的新可能——撕碎建築的硬殼,讓建築成為柔軟而靈活的媒介。
建筑不会消失。 就算再怎么绞尽脑汁,再怎么努力,当一栋栋高层相继耸立起来的时候,之前付出所有的种种都将是白费,不可能有其他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时至今日,每栋被设计的建筑都已经获得一个相应的背景,消失于背景,仅仅依靠自身的弱化,不如成为背景来的...
評分注:2011年第一次读完写的,今天才想起从blog那边搬过来 注:所谓初读,指的是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本理论书。任何一本理论书都值得每隔一段时间就重读一遍。 *引言* 后现代的建筑理论批评家几乎没有不批评现代建筑的几位大师,特别是勒·柯布西耶和密思·凡·德罗这两位在现代建...
評分这本《反造型》可以说是隈研吾《负造型》的续篇,从书名上就可见一斑。隈研吾似乎对突显造型体的20世纪现代建筑充满了批判之情。在他看来,现代建筑强调造型,追求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样的做法无疑造成了建筑与环境的割裂。柯布西耶的“底层架空”和密斯...
評分“建筑,原本就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显自己的可悲命运”,这是序言的第一句,全书也即是围绕着怎么样让建筑卸掉这个包袱这一命题的论述过程。 首先从介绍陶特的建筑观开始。在西方古典时代所不成立的主客体统一问题在陶特这里,在“现代人”这里成了一种难以绕过的梦魇。从笛卡...
評分作者跳脫過於強調「客體」與「造型」的西方建築中的觀念束縛,對「客體」與「主體」、空間與時間、建築與環境、人與世界的關係進行了專業且充滿哲思的闡釋,讓我在理解設計理念的同時也接觸到了一種全新的世界觀,非常有趣。 以項目劃分章節的形式也很易讀,不會覺得冗長和疲憊...
批判瞭以柯布西耶為代錶的“造型體”建築,再一次的強調瞭自己“讓建築消失”的核心觀點,內容還可以吧,缺點新東西,沒有讓人更驚喜的觀點。
评分圖太少而且和文章提及的地方不在一頁。兩天看完的,像是隈研吾撕碎自己的內心,剖析自己設計靈感的本貌,會再讀的
评分在隈研吾這裏,所有具體的建築項目都是哲學實踐。從柏拉圖、康德、黑格爾的“理念”、福柯的圓形監獄、黑澤明的電影、能劇的舞颱空間…旁徵博引是為瞭服從他對柯布西耶為代錶的形式主義造型體的反叛。隈研吾認為作為造型體的建築本身是一種割裂,割裂主體與客體,更割裂主體與世界。各種凹造型的網紅建築正在我們各大城市流行,媒體推波助瀾宣傳紀念碑性的城市新地標,隈研吾的“反造型”足足領先瞭這潮流幾十年。
评分批判瞭以柯布西耶為代錶的“造型體”建築,再一次的強調瞭自己“讓建築消失”的核心觀點,內容還可以吧,缺點新東西,沒有讓人更驚喜的觀點。
评分20.05.29 05E喜歡日本建築,很大程度上是迷戀化繁為簡,轉厚為薄的個性,以及質感的衝擊力。文字直白坦率,簡單有料。快速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