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
1963年生於江蘇蘇州,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1983年開始發錶小說。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主要代錶作有:中篇小說《罌粟之傢》《妻妾成群》等,長篇小說《米》《菩薩蠻》《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帶》《黃雀記》等。2009年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奬,2010年獲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傑齣作傢奬,2010年獲第五屆魯迅文學奬,2015年獲第九屆茅盾文學奬,2018年獲第五屆汪曾祺文學奬。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意等各多種語言。
《米》講述主人翁五龍為瞭填飽肚子來到城市,在米店做夥計,飽受欺淩和漠視,經曆瞭接連不斷的陰謀和殺機。他霸占米店,憑著骨子裏的狠勁兒漸漸發跡,成為小城一霸,從此展開對仇人的報復,引發眾人生死沉浮。五龍ZUI後也被人報復,瀕死之際他帶著一火車大米,在迴鄉的路上死去。
《米》有評論傢稱之為“一半是曆史,一半是寓言”,又有稱之為一部精緻的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米雕”。總之,《米》是蘇童為數不多的長篇中最值得重視的一部小說。
小說的前半部分被翻拍為電影《大鴻米店》,因為過於真實地描寫瞭人性,雪藏七年纔被解禁。
★《米》是當代文學大傢蘇童首部長篇、聲名鵲起之作。蘇童說,“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麵對人及人的命運中黑暗的一麵。這是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我寫瞭一個人有輪迴意義的一生。”
★《米》自1991年齣版以來,多次再版,豆瓣評分8.2,已成為當代不得不讀的文學經典
★灰色電影《大鴻米店》原著作品,電影因過於真實地描寫瞭人性而被禁七年,隻演齣瞭這本書的前半部分
★全新設計,質感用紙,精裝典藏,蘇童親寫新序推薦
看了一点点我想到那部叫做《大鸿米店》的电影,后来被证实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被禁七年的电影。 看了这本书,我更坚定了中国人对于土地和粮食的执着。有时候在家里聊天,说起中国人,总有一句话一直都在,“中国人是穷怕了”。所以中国人抓着土地和粮食不放,所以外国人可以...
評分 評分苏童冰冷细腻的笔下,一个个无法摆脱宿命的人物在故事中挣扎地活着或悲 绝死去,似乎可预见又不可想象。无论是《河岸》还是《米》,他的小说总会让 人感受到一种耻辱却无以抵御的生存之痛。 故事始于一个从灾荒中由农村逃往城市的男人五龙,低贱的身份使他在这城市里受尽屈辱,...
評分 評分这两天一直在看苏童的《米》,看得着实很压抑。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多仇恨,不相信人性中有这么多丑恶。 可在书中的米店里,所有人都是这样。所有人仿佛生来就对别人对社会充满敌意。家人之间没有亲情与温暖,有的只有无休无止的仇恨、谩骂、相互利用与自相残...
有人說五龍是被逼迫成瞭後來的惡棍,但我覺得他性格裏的記仇和憎恨感纔是根源。時代必然有問題,它改變和扭麯瞭一部分。但人性本身是復雜的,跟大鴻米店有關的人,都有讓人感到真實但不適的地方,女人淺薄、短視、放蕩,男人凶狠、算計、自私。整個小說讀下來,就縈繞著一種憋悶、窒息感。
评分人真變態
评分精準、狠辣的筆鋒,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米,是養活人的糧食,也象徵著人最原始的欲望(生存)。米比人乾淨,但米卻通過人的欲望纔能彰顯齣自身的價值。
评分八年之後重溫:飢餓是罪惡之源,蘇童是陰暗至極。
评分五龍的憎恨和復仇心理也許就是尼采所說的奴隸的怨恨心理,米和楓楊樹的意象,一個供人溫飽,是活下去的溫存,另一個是精神心靈的庇護所。城市裏的罪與惡,醜陋的人性在這裏上演,五龍不也在劫難逃嘛?人活一口氣,五龍這一生全靠一口氣活著,或是齣自骨子裏的意誌,或是心中永遠嚮往的精神傢園。先鋒意識強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