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低自尊(第二版)

克服低自尊(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梅勒妮•芬内尔(Melanie Fennell):英国心理学家,牛津大学认知疗法中心创始成员。梅勒妮同时就职于牛津大学精神医学系,专注于情绪问题(尤其是抑郁)的认知行为治疗,她对低自尊的兴趣即来自研究工作。她的著作《克服低自尊》已经成为一本经典的自助书籍,因其实用、高效而广受赞誉,获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自助计划“以书为处方”(Books on Prescription)的推荐。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英)梅勒妮·芬内尔
出品人:
页数:292
译者:聂亚舫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2023497
丛书系列:心理自助CBT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理 
  • 个人管理 
  • 心理学-认知疗法 
  • 低自尊 
  • 好书,值得一读 
  • 沟通 
  • 情感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低自尊会在很多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它会让我们时常感到焦虑、沮丧,被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的念头弄得痛苦不堪。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表现、人际关系和整体生活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很难友善地对待自己、全心地投入生活。

在本书中,你将学到:低自尊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为什么它会持续存在;如何挑战你的消极想法和导致消极想法的思维模式;怎样发现你自身的力量和优点,更加客观、友善地看待自己。"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书作者梅勒妮芬内尔(Melanie Fennell)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是牛津大学认知疗法的创始人员,同时就职于牛津大学精神医学系。她专注于情绪问题尤其是抑郁情绪的认知行为治疗。本书已成为一本经典的自助手册,获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自助计划“以书为处方”(Books on ...  

评分

本书作者梅勒妮芬内尔(Melanie Fennell)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是牛津大学认知疗法的创始人员,同时就职于牛津大学精神医学系。她专注于情绪问题尤其是抑郁情绪的认知行为治疗。本书已成为一本经典的自助手册,获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自助计划“以书为处方”(Books on ...  

评分

01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王尔德 前段时间,日本的一档综艺做了一个小实验——“50天女性的颜值会发生变化吗?” 节目设置是随机邀请路上的女性,为她们安排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观察她们的颜值是否会在50天内产生变化。 21岁的女生Kyouka对自己的长相感...

评分

本书作者梅勒妮芬内尔(Melanie Fennell)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是牛津大学认知疗法的创始人员,同时就职于牛津大学精神医学系。她专注于情绪问题尤其是抑郁情绪的认知行为治疗。本书已成为一本经典的自助手册,获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自助计划“以书为处方”(Books on ...  

评分

01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王尔德 前段时间,日本的一档综艺做了一个小实验——“50天女性的颜值会发生变化吗?” 节目设置是随机邀请路上的女性,为她们安排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观察她们的颜值是否会在50天内产生变化。 21岁的女生Kyouka对自己的长相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还以为每当遇到不确定时我会把所有可能性列出来并评估其概率分布是一种“深谋远虑”的风险预测……

评分

非常专业的CBT用书

评分

除了不能做的,更要有“足够”的信息让孩子感受到是被爱、被重视,能获得“足够”的关心、鼓励、温暖。要有足够“看见”孩子的事实。对于自己,也是样样中枪,中国社会环境与中国式亲子、教育的大环境如此,真实的自己是找不到的,因为“个人”没有土壤已早早夭折,大都是善良活着的扭曲灵魂。流行一时的瑜伽、冥想、灵修等等不都是在找到那个真实的小孩吗?成长的时候没人“看见”,躯体长大了只能回去跟内心的小孩重新对话,自己养育小时候的自己。希望都可以寻回。

评分

一本事无巨细的CBT操作手册,从“焦虑预测”,“自我批评”,“生活规则”到“核心论断”的觉察,反思,试验技术,打算用来强化之前自己摸索的记录方式。考虑向上搭配《幸福之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横向搭配《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食用。

评分

除了不能做的,更要有“足够”的信息让孩子感受到是被爱、被重视,能获得“足够”的关心、鼓励、温暖。要有足够“看见”孩子的事实。对于自己,也是样样中枪,中国社会环境与中国式亲子、教育的大环境如此,真实的自己是找不到的,因为“个人”没有土壤已早早夭折,大都是善良活着的扭曲灵魂。流行一时的瑜伽、冥想、灵修等等不都是在找到那个真实的小孩吗?成长的时候没人“看见”,躯体长大了只能回去跟内心的小孩重新对话,自己养育小时候的自己。希望都可以寻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