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毕业于牛津大学,学习工程和电脑科技,目前是《经济学人》杂志的数字编辑,掌管杂志的网站及其移动端版本,此前还在《经济学人》担任过商业编辑、科技编辑和科学记者。他同时还是专栏作家、BBC时事评论员,也为《卫报》《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等媒体撰稿。其历史著作还包括《人类食物的历史》《六个杯子中的世界史》,以及畅销书《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内容简介】
社交媒体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从西塞罗和其他古罗马政治家用来交换信息的莎草纸信,到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期间印制的宣传小册子,过去人类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主导了信息的散播几十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交媒体重新变成人们与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并推动公共讨论走向一个新的模式。
汤姆•斯丹迪奇在书中提醒我们,历史上的社交网络其实跟现代社会的社交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天主教会在回应马丁·路德的攻击上的两难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业回应网络上的批评时的状况;17世纪人们对于咖啡馆会分散人们工作、学习注意力的指责也很像今天对社交媒体负面作用的担心。借助对托马斯·潘恩和“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等人的讨论,作者还探索了一些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从言论自由和审查之间的张力到社交媒体在启迪创新和激发社会变革上的作用。
见识城邦简史系列还包括:《人类简史》《世界简史》《生命简史》《药物简史》《时间哲学简史》《纳粹德国简史》《以眼还眼:犯罪与惩罚简史》《婚姻简史》《隐私简史》等。
【编辑推荐】
★ 社交媒体不是什么新发明!其特质、利弊、发展趋势,都能在它的演变史中找到答案。了解历史,才能掌握“新媒体”时代的未来!
★ 莎草纸信→小册子→咖啡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展示社交媒介的演化如何影响宗教改革、美国革命等历史事件,进而改变人类的互动方式和文明进程
★ 社交媒体促进自由和开放,还是让管控无处不在?社交媒体提高信息沟通效率,还是让人无法专注于有益工作?社交媒体让公共讨论更加活跃,还是让公共空间变得琐碎和粗鄙?让作者在数据与趣闻中帮你解答这些疑问。
★ 《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年度选书,各大媒体、书评人一致好评。
【评论】
发人深省,信息丰富,线索组织得清晰且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书评》
斯丹迪奇在叙述社交媒体历史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了人类对交流的需求这一核心,非常精彩。
——《出版人周刊》
汤姆•斯丹迪奇又一次展示了他将历史与现实的争论联系起来,并激荡出新知的天赋。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论证也很具说服力。
——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
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今天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肇始于古罗马的社交媒体传统的延续。这就让我们能更清醒地感知人类现在是如何在转推历史并同时创造未来的。
——克雷格•纽马克(Craig Newmark,craigslist创始人)
嗨,c@#@可能是你认识的人! 嗨,¥%#可能是你感兴趣的人! 嗨,@&!给你发了一条消息! 嗨,@#¥给你献花了! 不论你是顶着寻找“灵魂伴侣”的帽子,还是略微“肤浅”地找个一起喝酒的伴;不论你是痴痴等候“同道中人”的共鸣,还是一张脸看对眼就不管不顾的炮炮党…… 文...
评分前7个月共精读了52本书,与原计划每年100本,也就是平均每月8.3本的目标相距不远。读得比较杂,也在有意识地补经典。我说的精读就是把一本书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读下来。 今年读过最好看的一本小说集是卡佛的《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虽然早就在待读书目,不...
评分 评分太阳底下有新鲜事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或者说,有的是形势,没有的是本质。俗语云,毛主席再牛逼,没有见过BB机,那更不用说苹果7了,这个角度讲,太阳底下是有新鲜事物的。但是如果从本质看,这只是一种通信形式,毛主席用的电报和BB机都是传递信息用的,只是船体信息...
评分希望复试能保我顺利通过!祈祷
评分非常欣赏这种以史鉴今的思路,本书的精华在第一章和最后的结语:第一章陈述了社交媒体的理论基础,邓巴数字非常具有启发性;结语总结了对当前社交网络态度的正反方观点,以及从历史相似事物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得到的insights。中间章节以陈述历史事件为主,读起来乐趣颇多,喜欢罗马,新教改革和咖啡馆这三个话题。最后,非常赞成老媒体(广播电视等单向媒体)其实是历史上非正式现象这一观点。
评分每一种文化载体除了本身的文化属性以外,它的传播兼具社交属性,一切的文化品只有兼具社交属性才会得以流传,从而形成各自的文化史。从西塞罗辩论的书信稿通过传递来表达观点、到罗马时代的莎草纸、再到新技术时代的各种网络传媒,不同的文化载体也因其传播性而推陈出新,如诗歌、如辩论,亦如今天的微博短视频。了解过去的历史与传播方法,利于今天我们思考文化传播的本质。本书介绍的历史碎片趣味横生,发人深思。如果作者能有全球史视野关照更多的东方或者美洲史的领域,或许全书内容可以更加饱满。
评分非常欣赏这种以史鉴今的思路,本书的精华在第一章和最后的结语:第一章陈述了社交媒体的理论基础,邓巴数字非常具有启发性;结语总结了对当前社交网络态度的正反方观点,以及从历史相似事物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得到的insights。中间章节以陈述历史事件为主,读起来乐趣颇多,喜欢罗马,新教改革和咖啡馆这三个话题。最后,非常赞成老媒体(广播电视等单向媒体)其实是历史上非正式现象这一观点。
评分当成一本科普读物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