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1936-2014),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因其一系列以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为背景的小说闻名,其作品已经被翻译成17种语言。著有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当鸟儿带来太阳》和获得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其中,《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文学的经典作品。
麦克劳德曾在加拿大温莎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多年,每年夏天都会回到布雷顿角写作。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小说既充满地域色彩,又传递审了深沉而普世的情感。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成员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尘封往事也在个人心中泛起……这些故事勾画了家庭内部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以及人们面对命运时候那种一脉相承的脆弱和温柔。书中的七篇故事既体现了人和自然世界粗粝而深情的交融,也含蓄而节制地勾勒了布雷顿角那些复杂、神秘而质朴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又在人生一些微妙的时刻,抵达了艰难而令人喜悦的彼此谅解。
以往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值得书写。而自己却一再写下,写的是踩着现实事件的皮囊,那出窍魂灵一般的思绪,涂上修辞的粉饰——偶尔闲心没有被焦虑腐蚀的时候。 一则觉得太过寻常习惯,少有可以书写的触动。二则太过密切,写下的都在日记里,不想剥开来给人看。好的该安和宁静,...
评分木心在讲俄罗斯的文学时提到,“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似乎全部是冬天,全部雪,全部夜,全部马车驿站,全部阿卡奇•阿卡耶维奇,彼得罗夫•彼得罗芙娜,全都过去了,全部在文学之中,靠自己的体温去熨暖它。”这些意象和姓名符号于是成为一种文学的既定烙印,那些作品不约而同...
评分原本就是冲着翻译的口碑买下的这本书,读下来着实没有判断错。不但没有翻译腔,而且通过对长句细腻的拆解,完美还原了麦克劳德文风中粗砺而咸涩的味道。 全书仿佛只是再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同一个故事。在遥远寒冷的加拿大某海角消耗着生命,做着煤矿与渔业的人们,是如何与家庭共...
评分“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在看完Alistair MacLeod(译作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1936-2014)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之后不到两天,就这两句话代替了这本小说中七个故事(即七个短篇)的大部分记忆。 这样的记忆轮转,一部分是因为这短短的七个故事情节太过简单,另...
【8.0】沉重如山,跟随黑暗走进布满黑色钻石的世界,一种被包裹着的绝望。苍茫似海,屹立于小小的渔船之上,对抗着风暴与严寒。这是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仿佛是世界的尽头,被孤立被遗忘。这是一个充斥着衰败与死亡的世界,其中的一切都已被尘封,尽显消亡前的暗淡。曾经,试图逃离,却又被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所牵引。
评分我没有感受到9.2分所本该有的命运的厚度。相反,我感受到了在每一个故事中,作者的厌女情绪,那些肤浅地表现在小角色对女性下流的议论中的内容,可以解释为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的缩影,但作者本身在第一人称叙事时,所表露出的通过对母亲的厌恶来获取对父亲的亲近与认同感,从而完成成人的心路,时时令我作呕。
评分“因为我们知道,那些深埋到连眼泪都融发不了的情感,并不是只有能说会道的人才有。”这本书太美啦
评分描写粗人免不了说几个黄色笑话。
评分深深滴宿命感,植根于浓雾、永不休止的海浪、白色的海鸥、无天日的煤矿中。《船》里被游客称为“我们的海明威”的父亲最后被大海吞噬,成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那条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