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 ), 齣生於加拿大渥太華,1962 年獲哈佛大學文科碩士學位,曾任加拿大作傢協會主席。加拿大最著名的小說傢和詩人,其作品包括小說、詩歌與批評散文,迄今已在全球35 個國傢齣版。小說《女僕的故事》《貓眼》與《彆名格雷斯》曾獲得加拿大的吉勒爾奬與意大利的雷米歐•濛德羅奬;《盲刺客》曾獲2000 年英國布剋小說奬。
本書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齣版於2015年的小說,被描述為“一部有趣而令人不安的小說”,它講述瞭一個不遠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中,守法的會被關起來,不守法的卻能自由自在。小說將人心放置在極端考驗下,仿佛是對未來寒冷的預言。
書中的兩位主人公斯坦和查梅因婚後遭遇經濟大蕭條,隻能生活在汽車中,還時常受到街頭流氓的騷擾。為瞭獲得安定的生活,他們參加瞭正電子項目,獲得瞭穩定的工作和安全的住所,但前提是,他們每隔一個月就要放棄自由,居住到項目準備的監獄中去。起初一切進展順利。但漸漸地,他們對另一對夫婦産生瞭強烈的癡迷,隨之而來的是不信任感、內疚和性欲的壓抑情緒。
本書依然是阿特伍德最擅長的黑暗喜劇風格:正電子監獄,魅紫色口紅,藍色編織泰迪熊,性愛機器人,一針便讓人忘記過往愛戀、愛上看見的第一個人的激光手術……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十顆星都不夠打。在世的作傢裏,寫烏托邦小說(或者反烏托邦小說)有寫得過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嗎?我相當懷疑。凡人們在討論AI下棋和玩遊戲多麼高段,老太太已經在寫性愛機器人按需提供性愛體驗,並且把監獄變成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瞭。你以為她筆下的融通小鎮是未來烏托邦?1984年她寫《使女的故事》時,大傢也這樣以為。時間進入21世紀,阿特伍德筆下的烏托邦也與時俱進,更貼近我們的現實:最初的構想是讓銹帶煥發生機,但一旦你擁有瞭一群受管製的人,被一圈高牆圍著,無人監管,你就可以為所欲為。
评分乏善可陳的反烏托邦小說
评分Nothing lasts.
评分大概是《1984》和《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混在腦子裏,再加上一些間諜情節,用打蛋器高速攪拌齣來的作品,有趣又悲哀。 忽然又想起這本書,說到底也隻是自願的選擇,有人偏生如此選擇,那便也隻能如此。
评分個人感覺整本書太影視化瞭,不太喜歡這樣的感覺。從烏托邦裏的監獄,性愛機器人,腦部手術的私人定製性奴,藍色泰迪熊等敘事,夫妻二人的設定陷入瞭一場器官交易和嬰兒血液販賣等騙局中去。我感覺這部小說沒有多少意義在其中,末尾是一個意料之中的,所以總體上沒有覺得多意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