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2001 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 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8 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授建筑设计专业课程。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著有《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三册,与他人合著)、《古都北京》、《农禅寺:水月》(与袁牧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袁牧合著)等,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13 年起,由读库陆续出版“建筑史诗”系列。
“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册(已出版九册),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每册用几万字、上百幅图片的篇幅,以深入浅出的文风和丰富详实的资料,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及其血脉传承,纵横捭阖,条分缕析,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修道圣所》是“建筑史诗”系列第二卷第一本,原载于《读库1602》。罗曼建筑上承古罗马,下启哥特,是西方建筑史上最为多变与庞杂的篇章。学者王南条分缕析,梳理出从古罗马晚期的巴西利卡式早期基督教堂逐步发展至中世纪罗曼教堂的历程。其中,西立面的精心营造、具有模数化开间的中厅和带放射状礼拜堂的半圆形圣坛是一系列最为重要的发明。本书还细述中世纪修道生活的多个侧面,介绍了为数众多的修道院建筑,欧洲具有跨地区、跨文化特征的罗曼教堂,诺曼建筑与受其影响的英格兰罗曼教堂,以及托斯卡纳独立城邦中极具个性、以大理石为材质的华美罗曼建筑。这些数量巨大、地域分布极广、风格特征迥异的建筑,在没有太阳的罗曼世界,更像是一片群星闪耀的壮丽星空。
此次单行本出版,除做必要的文字修订外,还增补替换部分图片,令阅读体验更佳。即使是对建筑全无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王南深入浅出的文字与排版得宜的图片感受到中世纪罗曼建筑的独特之处。书末列出了详细的参考文献,可供延伸阅读。一手可握的大小,方便随身携带、轻松阅读,也便于加入行囊,按图索骥寻访书中的相关建筑。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第一卷中的《万神殿堂》(介绍古罗马建筑)和《金色天国》(介绍拜占庭建筑)参照阅读,了解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
罗曼建筑风格上承罗马,下启哥特,知名度虽不及二者,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风格,也是欧洲中世纪第一个成熟的建筑风格。 它产生的背景是古罗马帝国衰亡不再统一,导致各地的建筑师只能独立创作,不再走统一的罗马帝国风格,总体来说既有「共性」亦有地域性特色的「个性」,并形成...
评分一、相关叨叨叨 买“建筑史诗”系列源于著名的“读库仓库搬家”事件。此前一直耳闻读库的高品质,也买过读小库,确实质感内容均属上乘,但是由于对《读库》Mook一直无感,所以也没有尝试买其他书籍。这次本着花点钱就可以文艺一把、支援一下文化事业的装B心理,果断入了一大堆...
评分罗曼建筑风格上承罗马,下启哥特,知名度虽不及二者,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风格,也是欧洲中世纪第一个成熟的建筑风格。 它产生的背景是古罗马帝国衰亡不再统一,导致各地的建筑师只能独立创作,不再走统一的罗马帝国风格,总体来说既有「共性」亦有地域性特色的「个性」,并形成...
评分罗曼建筑风格上承罗马,下启哥特,知名度虽不及二者,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风格,也是欧洲中世纪第一个成熟的建筑风格。 它产生的背景是古罗马帝国衰亡不再统一,导致各地的建筑师只能独立创作,不再走统一的罗马帝国风格,总体来说既有「共性」亦有地域性特色的「个性」,并形成...
评分罗曼建筑风格上承罗马,下启哥特,知名度虽不及二者,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风格,也是欧洲中世纪第一个成熟的建筑风格。 它产生的背景是古罗马帝国衰亡不再统一,导致各地的建筑师只能独立创作,不再走统一的罗马帝国风格,总体来说既有「共性」亦有地域性特色的「个性」,并形成...
古罗马、拜占庭、巴洛克建筑是大圆顶,哥特建筑是高尖顶,罗曼建筑既有塔楼又有礼拜堂,看上去更华丽繁复。罗曼建筑是由古罗马巴西利卡式教堂(多功能集会大厅)发展而来,也是哥特建筑的基础,特点是精致的西立面,模数化开间的中厅,带放射状礼拜堂的半圆形圣坛。
评分听到谈佛罗伦萨的教堂,窜上脑门的画面永远是大学课堂上沈刚的几番描述和他脸上克制神往的表情。人生似乎是由这样几个时刻掌控,其他的平白苍凉占据大半光阴却尽是徒劳。
评分古罗马、拜占庭、巴洛克建筑是大圆顶,哥特建筑是高尖顶,罗曼建筑既有塔楼又有礼拜堂,看上去更华丽繁复。罗曼建筑是由古罗马巴西利卡式教堂(多功能集会大厅)发展而来,也是哥特建筑的基础,特点是精致的西立面,模数化开间的中厅,带放射状礼拜堂的半圆形圣坛。
评分中世纪登场,晚期basilica如何演变为罗曼教堂:westwork数模化开间中厅半圆放射性礼拜堂圣坛。因朝圣需要,受当地教派如克吕尼、西多会的影响,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内修建了不同风格的罗曼修道院和教堂。正如最近沉迷的肖邦第一号叙事曲,我算是体会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精妙之处。即建筑、音乐、美学、数学、哲学的交相辉映。继续五星
评分【藏书阁打卡】站在奇迹广场,望着著名的比萨斜塔和前面的两座建筑仿佛闪着白色的微光一般,我们不禁怀疑“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这本书的主角是形成于公元1000年的罗曼建筑,斜塔正是其中之一。它们上承古罗马,为巴西利卡式教堂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西部结构,用带有塔楼的西立面打造出教堂宏伟崇高的一面;它们又下启哥特,逐渐发展出的肋拱、尖拱,以及西立面双塔成为主流。罗曼建筑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因地制宜”。在意法德西,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自然环境催生了各不相同建筑风格:盛产大理石的托斯卡纳地区以大理石装饰墙面,显得高贵优雅;法国西多会的宗旨是回归早先基督教的质朴状态,摒弃一切华丽装饰,他们的教堂因此朴素浑厚。罗曼建筑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发展过程中也吸取了如伦巴第红砖、墙体廊道、拜占庭镶嵌画等多种元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