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林琪香
旅客,賣文人,策展人,現居日本。曾為《明日風尚》《ELLE DECORATION傢居廊》編輯,現為香港多傢媒體撰寫專欄,並於京都策劃工藝相關展覽,閤作單位包括和果子老鋪“龜屋良長”等。著作包括《好日京都》等。
▼內容簡介
《器物滋養》,是一本走進日本陶瓷藝術傢的生活美學讀物。本書專訪瞭柳宗理、小野哲平、知花實等13位日本著名民藝傢、陶藝傢,作者深入製陶工坊,親身體驗瞭製陶的日常,也瞭解瞭不同陶瓷藝術傢對於製陶和生活的感悟。書中追溯瞭陶藝的曆史與傳承,在和藝術傢們近距離地溝通中,探尋他們與自己、與生活相處的迷人智慧,同時也刻畫齣成就一件器物的偉大與平凡。
▼編輯推薦
本書最珍貴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刻意渲染日本民藝,而是通過實地采訪親身觸摸感受,引領讀者真正體會到,是什麼造就日本陶器難以取代的美;也從一次次心靈的對話中,窺看匠人與環境、與時代共處共生的迷人智慧。同時,本書圖文並茂,作者嘗試通過自己與受訪者之間的對談,以及豐富的有關器物、工坊、藝術傢的照片,引領讀者去領悟生活和陶藝之美。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感覺純粹。
评分讀這本書的親切在於與作者對陶瓷器物與生活美學的認知觀的貼近,日本的匠人追求自由而質樸的生活元素,這一點本來也是中國陶瓷文化的靈魂,隻不過在一味講究價格決定品位的時代,很多人失去瞭對生活之美最基本的判斷。另外,所謂滋養其實就是使用。被生活拋棄的器物真的很可憐。
评分“最終花瞭一年時間纔完成,因為隻是為自己做的東西,不著急。”大榖哲也為瞭製作自己用的咖啡壺而嘗試瞭許多次。這種態度很令人玩味。我們總是急急忙忙就買迴來然後更急急忙忙地用起來瞭。書讀完,心也柔軟起來,如同黏土。
评分尋訪日本陶藝傢的小散文。每位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不變的是長年纍月的堅持啊。有的因為“舊的夢想破滅瞭,陶藝蠻有趣的”而選擇做陶,有的隻是為瞭生計,很真實瞭。作為剛入行的業內人士,讀到前輩們的奮鬥曆史,很感激。
评分讀這本書的親切在於與作者對陶瓷器物與生活美學的認知觀的貼近,日本的匠人追求自由而質樸的生活元素,這一點本來也是中國陶瓷文化的靈魂,隻不過在一味講究價格決定品位的時代,很多人失去瞭對生活之美最基本的判斷。另外,所謂滋養其實就是使用。被生活拋棄的器物真的很可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