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杨照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
著有《经典里的中国》《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等。
☀内容简介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震撼二十世纪文坛的奇书,《百年孤独》宏大繁复,引人入胜,而本书是对这部文学经典的解读。在书中,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以历史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借由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马尔克斯的生活经历,探问魔幻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追寻马尔克斯的文学源头,解读埋藏在《百年孤独》复杂奇谲之下的痛与真。
☀编辑推荐
读过杨照的解读,你可能才算真正读过《百年孤独》,并会燃起重读的冲动:
1.用平实又不乏生动的语言,带读者走入《百年孤独》的叙事迷宫,破译马尔克斯精心布设的密码。
2.拨开水汽氤氲的热带忧郁,让我们得以顺着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深入马尔克斯的个殊生命体验。
3.以时间感为线索,牵引出解放神学、依附理论和魔幻写实与马尔克斯写作方式的重重联系。
1957年,当时还不到30岁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巴黎见到海明威,那时海明威已经快58岁了,已经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了。在巴黎的圣米歇尔大道上,马尔克斯就隔着街对海明威喊了一声“大师”,就是西班牙语的 Mastero。海明威回应:“朋友”。 读《流动的盛宴》时,就像看到了一副1920年的某...
评分1957年,当时还不到30岁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巴黎见到海明威,那时海明威已经快58岁了,已经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了。在巴黎的圣米歇尔大道上,马尔克斯就隔着街对海明威喊了一声“大师”,就是西班牙语的 Mastero。海明威回应:“朋友”。 读《流动的盛宴》时,就像看到了一副1920年的某...
评分对很多我的疑惑没有给出回答,书里写了太多的写作背景,对书中内容分析还不行。而且我发现作者很多地方写的很模糊,意思指向很不明确。我需要的是一本马瑞芳解读红楼梦那样的书啊!把内容从头扣到尾,而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评分1957年,当时还不到30岁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巴黎见到海明威,那时海明威已经快58岁了,已经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了。在巴黎的圣米歇尔大道上,马尔克斯就隔着街对海明威喊了一声“大师”,就是西班牙语的 Mastero。海明威回应:“朋友”。 读《流动的盛宴》时,就像看到了一副1920年的某...
评分对很多我的疑惑没有给出回答,书里写了太多的写作背景,对书中内容分析还不行。而且我发现作者很多地方写的很模糊,意思指向很不明确。我需要的是一本马瑞芳解读红楼梦那样的书啊!把内容从头扣到尾,而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有点啰嗦,有些地方分析的还算到位。
评分跟随杨照先生的解读,这才更加佩服这部文学巨著的传奇性。很多小说都是讲述一件事,而且小说的确要叙事,要有“事件”一说,但马尔克斯就打破了这个常规,我们不能用一件事来概括这部作品,用几件事也不行。《百年孤独》是十足的悲剧,一种既定的事实,六代人只是按照羊皮卷的内容轮番上演了一番,饱经了百年的历史沧桑,然后从时间中消失,与其一同消失的,还有神秘的马孔多。但悲剧以外,依然有很多有趣的桥段。有时也会感慨生命,感觉人生是不是被固定了内容,那我还值不值得去试探性地走一遭?但反过来想想,生命的有趣正是那些数不尽的试探性。小说的手法以及传达的理念,都是超凡脱俗的,包括对科学的独特看法,正如杨照先生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的小说,让我们不敢轻易地断言非科学的生活信仰都是没有意义的胡说八道”。
评分看完解读之后,明白从什么角度重读《百年孤独》了,推荐。
评分这是一本了解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的不错的入门书。主要包括了马尔克斯的经历与文学风格的来源、南美的历史、马尔克斯的写作风格所达到的效果等等。对于不太了解拉美文学又想看《百年孤独》的人来说可以一读。
评分几乎没有什么文本分析。对马尔克斯和拉丁美洲历史有一点了解的人都完全不用阅读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