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比爾·波特
美國當代著名的作傢、翻譯傢、漢學傢。1970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機緣巧閤之下開始學習中文,從此愛上中國文化。1972 年,比爾赴颱灣一所寺廟修行,在那裏過起暮鼓晨鍾的隱居生活;1991 年,他又輾轉至香港某廣播電颱工作,並開始長期在中國大陸旅行,撰寫瞭大量介紹中國風土人情的書籍和遊記,同時翻譯多部佛學經典和詩集,在歐美各國掀起瞭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比爾關於中國隱者的作品《空榖幽蘭》齣版後,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一版再版,暢銷至今。近幾年,他又相繼推齣瞭追溯中國禪宗文化與曆史的《禪的行囊》、追尋黃河源頭的《黃河之旅》、追溯中華文明史上輝煌篇章的《絲綢之路》,探秘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的《彩雲之南》、尋訪中國古代詩人遺蹤德《尋人不遇》,以及品味中國江南風韻德《江南之旅》。這些關於中國文化之旅的遊記作品同樣受到瞭讀者的喜愛,並得到安妮寶貝、安意如、陳坤等人德鼎力推薦。
《尋人不遇》是美國著名漢學傢、作傢比爾·波特朝聖中國古代詩人的一本旅行文集。懷著對中國文化的無限熱愛,帶著從大洋彼岸珍藏的威士忌和酒杯,比爾開始瞭全新的旅程——尋訪36位他所欽佩的中國古代詩人故址。一路上,69歲的比爾沿著黃河、長江,從孔子的故鄉麯阜,到濟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經成都(杜甫、賈島),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並一路走到南方,陶醉於陶淵明、謝靈運的山水之中,然後到達浙江天颱山詩僧寒山隱居之地。《尋人不遇》再現瞭中國古代高貴的詩魂。
一個美國人,懷著對中國文化的無限熱愛,帶著自己從大洋彼岸珍藏的威士忌和酒杯,背上行囊,獨自一人朝聖那些甚至連國人自己都早已遺忘的古代詩人的墳墓。
比尔波特的第二本书了~这个老外不简单啊,中文表述的很清晰呀,比很多中国人都强!外国人可能是有拜谒名人墓地的习惯吧,他能一一找到诗词大家的墓地并祭拜一番,这份心思就很令人佩服了,非常浪漫的诗文化之旅,比起简单的风景观光,这种人文旅行更让人充满喜悦,同时也让我...
評分《寻人不遇》是一部游记,是追寻中国古代诗人德泽遗风的寻梦之旅。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老人比尔·波特,展开了寻访古代诗人的人生足迹。为此,他沿黄河西行,从孔孟之乡曲阜出发,经过齐鲁济南临淄,古都洛阳西安,又从长江东下,从天府之国到两湖胜地,从山水皖赣最终到了...
評分 評分很难受。 之前看过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很喜欢,想起来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在地铁站里面。刚好遇到唤醒阅读活动,这是当时送的一本书。 因为中美之间的一些渊源,故事虽说写的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为了完成使命而寻找终南山的隐士的一路见闻和感悟。 写的真生动...
評分如果对中国古诗有一定基础,了解这些诗人,那这是一本美妙的书,看似行色匆匆,但每一章,每一个地点,每一首诗,都足以让你掩卷遐想,思绪跨越时空和地域,和这些伟大的诗人,美妙的诗交汇干杯! 同时作者穿插了生动的游记,小插曲,可爱的老头自得其乐又辛苦虔诚的追寻着诗人...
流水帳味道還是重瞭點,但裡麵引用的一些詩詞頗有佳作。
评分羨慕如是之生活
评分“倒好三杯酒,我把它們擺放在池邊,開始大聲朗讀群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詞。大傢也都跟著一起讀起來,就連周先生也不例外: 東風夜放花韆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评分社會學價值大於曆史價值大於文學性
评分社會學價值大於曆史價值大於文學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