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鮑德溫(1924—1987),美國著名小說傢、散文傢、詩人、劇作傢和社會活動傢,生於紐約哈萊姆區,童年坎坷,生父有毒癮問題,後母親嫁給牧師大衛·鮑德溫,又生育8個孩子。
1938年,受其嚴苛的繼父的影響,14歲的鮑德溫成為瞭哈萊姆地區的一名牧師。17歲時,鮑德溫決定脫離教會。19歲生日那天,其繼父去世,當天哈萊姆地區也發生瞭暴動。
1948年,對美國的種族現實極度失望的鮑德溫選擇移居法國。1953年,鮑德溫齣版瞭帶有很強的自傳色彩的處女作《嚮蒼天呼籲》。此後的三十年裏,他陸續齣版瞭《 土生子劄記》《喬萬尼的房間》《另一個國度》《下一次將是烈火》《告訴我火車開走瞭多久》《如果比爾街會說話》等著名作品。
1957年,鮑德溫迴到美國,投入當時如火如荼的黑人解放運動。1987年12月1日, 鮑德溫因肺癌在法國去世。他一生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四部劇本、十幾部散文集、一本童書和一捲詩集。
2016年,哈烏·佩剋執導的、以鮑德溫為主人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獲得奧斯卡奬提名。《諾頓美國黑人文學選集》如是評價鮑德溫——“以優美的藝術性,通過將自己個人經曆中最隱秘的部分和國傢及世界命運中最廣泛的問題結閤起來,刺透瞭美國種族意識中的曆史性障礙。”
每當我感到迷失,我的地牢就會震動,我的鎖鏈就會掉落。
20世紀 美國文壇無可取代的良心 詹姆斯·鮑德溫 James Baldwin
影響幾代人 探尋信仰、暴力和愛 的散文經典
齣版56周年 簡體中文版首次齣版!
嚮詹姆斯·鮑德溫緻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獲得奧斯卡提名
——————————————————
《下一次將是烈火》是詹姆斯·鮑德溫影響最為深遠的散文集,全書由兩篇信件組成。第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動》最早刊登於《進步》雜誌,是作傢在美國黑奴解放運動100周年紀念時給侄子的公開信,講述瞭非裔美國人如何經曆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並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對黑人的狹隘定義,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最早發錶於1963年的《紐約客》,當時正值亞拉巴馬州發動的針對黑人的暴力事件,鮑德溫憑藉其對“國傢的黑暗現實尖銳劇烈的批判”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麵。作傢迴憶瞭自己17歲時遭遇的信仰危機,描述瞭基督教堂裏遍布的僞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國黑人穆斯林運動領袖的一次分歧。鮑德溫深刻地指齣種族歧視的根本來源於白人對權力的病態迷戀,以及他們麵對公義和曆史的虛無與恐懼,號召黑人和白人拋棄黑暗的膚色政治,共同承擔起艱難的曆史責任。
——————————————————
【媒體評價】
你令美國的英語真正變得誠實,真正具有世界性。你揭露瞭這種語言的秘密,重新塑造它,使它變得真正現代、有錶現力,充滿人性。你剝下這種語言身上那種安逸和舒適、那種僞造的安慰、虛假的無知,你剝下它的藉口和僞善……在你的手中,語言重新變得美妙。在你的手中,我們看到語言的本來麵目:它既非冷酷無情,也非鮮血淋淋,而是充滿生命力。
——諾貝爾奬得主 托尼·莫裏森(1987年,為詹姆斯·鮑德溫撰寫的悼文)
身為美國人、身為黑人到底意味著什麼,鮑德溫對此的描述可能是20世紀最雄辯、最有說服力的。——《衛報》
我感到死亡离开了: 就在此刻, 他举起了他的手。 不,我没有感觉到死亡已来临。 我似乎感觉我比曾经 更加理解了他。 那些武器逼迫过我, 一片刻, 并且,当我们再相遇时, 在我们之间 将会发肇神秘的知识。 ——詹姆斯·鲍德温《阿门》 写这首诗的詹姆斯·鲍德温只在少年时代...
評分我感到死亡离开了: 就在此刻, 他举起了他的手。 不,我没有感觉到死亡已来临。 我似乎感觉我比曾经 更加理解了他。 那些武器逼迫过我, 一片刻, 并且,当我们再相遇时, 在我们之间 将会发肇神秘的知识。 ——詹姆斯·鲍德温《阿门》 写这首诗的詹姆斯·鲍德温只在少年时代...
評分鲍德温和1960年代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的关系 索马里:鲍德温作为一个美国黑人,拿着美国护照,他发现在法国自己受到的待遇和那些从非洲来的黑人或者法国阿尔及利亚逃到法国去的黑人不一样,就是他作为一个美国黑人拿着美国护照,这个护照本身让他在美国享有特权,他意识到...
評分全书6万字,对于没有接触过或者有轻微接触过鲍德温作品的人来说,都应该先读跋,王家湘先生在2017年发表的《论詹姆斯鲍德温级其作品》,占了全书的1/5吧。反正我是读完全书才意识到应该先读跋的。 类似于我这样对鲍德温一无所知的读者,读起来应该都有些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不知...
評分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作者的精神完整、成熟,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极其值得一读。 我不是来做广告的。读完之后,看了看豆瓣的书评,觉得自己也许有一种义务,写下一些意见和提醒。 0 以下所言,是对一个普通读者所说的,即对于那些并非出于所学专业、工作的目的而阅读某书的读者...
鮑德溫看到種族歧視也在傷害白人,讓美國精神濛羞,隻有解放黑人纔能解放白人,角度刁鑽。翻譯下瞭功夫,然而不太通順,完全沒有體現齣鮑德溫的文采。
评分他的話像刀刻一樣有力 紮在軟弱的曆史上 “也許我們人類所有問題的根源 都在於寜願犧牲所有的生命之美 而將自己睏在圖騰 十字架 血祭 教堂 種族 軍隊 國傢裏 就是為瞭否認我們終將死去的事實 這個我們唯一擁有的事實”
评分作品是好作品,因為沒法理解當時的黑人情況,看鮑德溫的句子有些像是非理性的人身攻擊感覺。扣兩星給翻譯。。這個翻譯就和從翻譯軟件上抄來的一樣,畢竟英語和中文邏輯語序不同好嗎,好多從句就直接照搬翻譯,不再翻迴英文去都看不懂什麼意思。
评分這幾天的地鐵通勤讀物~在擠得讓人想到“動物凶猛”的六號綫上,這把火卻把我燒得心裏寜靜。這絕不隻是一本與種族問題有關的曆史文本,而是一本寫給所有不甘活在一個不平等、不公義、不良善的世界上的人的書,寫給過去、今天和未來仍然胸懷理想,心有火焰的人。“人們總是很難依據自己的認知去行動。因為行動就要承擔相應的義務,而承擔義務就意味著危險。”希望自己,也希望更多人,能把認知化為信念,也變成行動。順便說一句,很喜歡這個開本的小精裝,精緻卻不緻做作,可以一隻手握住站著讀毫無壓力,設計也恰到好處,細節做得用心。
评分“我並不是想把苦難悲情化——這方麵適可而止即可,但不經曆磨難的人永遠不會成長,不會發現真正的自我。那些每天被迫從殘暴的人性之惡中拯救它所試圖摧毀的男子氣概和身份的人,他們知道不管自己成功與否,都會獲得世上任何學校、教會都無法教給他的人生要義。”現在,我們需要鮑德溫的清醒和鼓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