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亭,资深记者、编辑。曾任职于《surface china》、《商业周刊/中文版》、《新视线》等杂志,发起设计工作室旧好、DEMO,现供职于《第一财经周刊》。长达九年时间在建筑、设计领域进行持续的报道,访谈对象包括了国内外著名建筑师事务所和设计公司、设计咨询公司,见证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本书是一本带有强烈主观特色的讲述西方建筑史的图书。书中作者重新梳理了包豪斯短暂的历史成就、包豪斯风格、包豪斯教育体系和包豪斯理想等。作者还亲自到德国拜访了包豪斯的三次迁徙之地,在各地的档案馆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同时,她还采访了超过20位如今仍然与德国包豪斯领域相关的从业 者。这让她得以跳出传统包豪斯历史研究仅仅是根据历史线来写作的方式,将历史从过去延续到现在。
“关于包豪斯在德国本土的历史以及它在美国和中国的传播,本书并未陷入对传奇的盲目崇拜,而是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去尽量接近真实。相对于严肃刻板的设计史著作,这是一本大胆有趣的读本。”——欧宁(前《天南》主编,现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这本书跳出了历史的框架来观察包豪斯历史,作者个人的洞见和观察让历史本身变得鲜活。”——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1919-2019 恰逢包豪斯诞生100周年
评分一般,我看你也挺误解包豪斯的。 康定斯基过于浪漫多情?密斯关注创造性过程很讽刺?有闪光点,尤其是和大上海都市计划相接的那部分不错,但没提台湾啊。
评分大胆有趣
评分一般,我看你也挺误解包豪斯的。 康定斯基过于浪漫多情?密斯关注创造性过程很讽刺?有闪光点,尤其是和大上海都市计划相接的那部分不错,但没提台湾啊。
评分在特拉维夫的时候,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观察一整群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群,从那时候我这个对建筑毫无头绪的人开始对包豪斯感兴趣。这本书对我这种小白蛮适用,科普性质又还算有趣,但作者有意地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线来作介绍,我有时反而会觉得有点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