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青青,专栏作家、学者。长期关注中日近现代史,近年专业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学术刊物。长期受邀为《上海书评》、《文汇学人》、《新京报》、《东方瞭望周刊》及“澎湃新闻”等新旧媒体撰稿。致力于严谨而不失生动的历史写作,并辅之以“情报研究”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与解读。
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战争、如何走向战争,又如何记忆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快车道,乃至最终“暴走”。
“战争”成为近代日本社会的最重要,也是最沉重的关键词。
本书通过对档案文献的挖掘,结合实地寻访的所见所闻来呈现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二二六政变、侵华战争及日本无条件投降等历史片段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以既有的学术成果为基础,辅以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解说,进而为读者揭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当代日本人的战争记忆又是如何被形塑的。
有没有想过为何militarism会被译为“军国主义”而非“军事主义”?“国”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就是沙青青这本书的一条隐藏线索,nationalism。 近代日本,首先是一个刚刚从封建状态转型而成的nation-state,面对的是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的兴起。在这个框架里,才能真正理解日...
评分有没有想过为何militarism会被译为“军国主义”而非“军事主义”?“国”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就是沙青青这本书的一条隐藏线索,nationalism。 近代日本,首先是一个刚刚从封建状态转型而成的nation-state,面对的是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的兴起。在这个框架里,才能真正理解日...
评分从大的结构看,从815入手的首章 与 按照日俄战争→226→全面侵华→战后的白团→战后思潮→当下纠结 的时间推移顺序,与参考文献中的《日本陆军的轨迹》相似; 单看每一章,在末尾基本都会涉及些文艺的东西. 期待大佬结合岛国人民的纠结心态与白学功底,来分析下为什么是东三雪...
评分社畜,很多机会接触日本人,跟他们接触感觉到平和,固执,慢半拍,同时又激烈,听话(仅对前辈/领导),熬大夜 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引出二二六事件再到军国主义,军政分离,国家神道,七生报国,但我觉得其中还缺少民族的内核,他长久以来就带在民族基因里。就像他们一面喊着不...
评分从大的结构看,从815入手的首章 与 按照日俄战争→226→全面侵华→战后的白团→战后思潮→当下纠结 的时间推移顺序,与参考文献中的《日本陆军的轨迹》相似; 单看每一章,在末尾基本都会涉及些文艺的东西. 期待大佬结合岛国人民的纠结心态与白学功底,来分析下为什么是东三雪...
2019073。三星半。史观无甚新处,但作为历史科普写得顺畅而有内容,值得一读。昭和日本是个未被参透的历史玄机。几个有趣之处:第一、三篇里写曾经打出“尊皇讨奸”的皇道派军人发动政变刺杀大臣(二二六事件),天皇强令镇压,不感念其忠心而予以丝毫礼遇,九年后日本天皇作出第二次停战圣断,军队中有激进分子策动政变,切断天皇与外界联系,“保卫”天皇,以反抗投降决断(宫城事件),而晚年裕仁自陈,其一生中只有两次积极贯彻其主张,一为镇压二二六事件,二为终战。第二篇写日本贸然与俄国开展后损失巨大,最终惨胜后没有如民间预期的那样捞到如甲午战争那样的赔款,造成国内的大骚动,颇似中国的1919年;第五篇写中国通佐佐木住一目睹南京的反日排日浪潮,感到的是屈辱和愤怒,以及中国人的愚昧和易被煽动,其狭隘民族主义阴魂不散。
评分新锐作者沙青青关于近代日本战争记忆研究的专栏文章合集,在严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用平实流畅的文字,论述个人、集体与国家记忆视角下的日本战争观与战争态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文化研究方法的运用,多通过日本当代影视艺术文学作品,考察其中暗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演变。值得一读的一本小书。
评分深入浅出,结合了文献、影像和作者实地所见,且并未只是将这段战争记忆看作是过去的历史,而是结合战后的文化,看出它与日本社会的某些特殊的政治文化心理。不过对于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为何能暴走、为何失败,感觉尚可再挖掘深入一些,有些问题,也不独只是日本如此。
评分对这本书的定位是#点到为止#,为感兴趣者提供一些新观点与新视角。在这点上基本满意。遗憾之处则是校对。只能待将来再版时修正了。
评分一本可以一天读完的好书,每章都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