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妮·罗彻曼
她是一位热衷于不断探索新知、积极为大众进行科普的获奖记者。她曾是Time.com健康和育儿专栏作家以及《时代周刊》 的特约撰稿人。她的文章还经常发表于《华尔街日报》 《科学美国人》《奥普拉杂志》等媒体。目前,她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一起住在西雅图。她的官网地址:www.bonnierochman.com。
基因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黄金时代,在生育、疑难杂症诊断等方面,基因技术弥补了传统医疗手段的不足,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然而,基因技术在赋予人类塑造未来能力的同时,也在拷问着人类的道德情感。
基因技术是现代医学的巨大成功,还是装满了各种可能的潘多拉魔盒? 胚胎筛查是人道主义的计划生育方式,还是向优生学的危险滑坡? 医生是否应该告诉你,你尚在襁褓中的女儿有很高的患乳腺癌的风险?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小孩的基因突变影响不明,你还想知道结果吗? 对基因的了解会使人强大,还是会加剧人们已经过多的焦虑感? 面对基因检测,父母们是会被压力击倒,还是会变得更加老练?
在《基因机器》中,获奖记者邦妮·罗彻曼以故事形式、情真意切地深入探究了以上这些热点难题。她从携带者筛查到基因组测序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前、产后测试出发,引导我们认识了基因技术是如何影响医药研究、生物伦理、医疗保健以及塑造家庭的因素的,同时敏锐地全方位探讨了在基因组测序和干预时代,分享和解读个体基因信息对医疗、生育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未知的事情发生在将来,而如今基因机器让我们有了在当下看清新世界的途径。在给与人们面对疾病更多选择的同时,基因检测也在给人类更多的尊严去面对一些苦痛,同时也提供新的视角去解读个体基因信息对医疗、生育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感谢译者为我们全面展示了该书的精神内涵,...
评分在评书之前,先写一下这本书让我想到的我们国家的遗传疾病预防。我婚后参加了社区推广的优生优育检查,夫妻双方参加,免费。后来在怀孕期间也在实验室工作,担心化学试剂诱发的畸形和突变,咨询过医院产科,医院有自费的胚胎检查,和书中提到的一样,羊水穿刺取细胞可以做全面...
评分 评分基因是什么?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因子?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常常能够听到人们再说什么基因突变。转基因食品,克隆基因之类的话题。我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这是个什么? 每一个准妈妈在做孕期检查的时候,都有查染色体这一项,说是通过对染色体的筛查,可以在孩子还是个胎儿的时...
评分火车上,刚读完,总体来说,挺不错的,一个有孩子的妈妈写的。基因,用好了确实可以减少许多家庭的不幸,用坏了,才会成为商人赚钱的工具,变为噱头娱乐是悲哀的,这是科学,必须严谨对待。里面有句话道出更多父母的心声:只想生个健康的宝宝。什么智力,外型等等娱乐基因,都见鬼去吧,这些才是真的基因歧视。基因如何不被滥用是个问题,任重道远。
评分无用。
评分2018年从北医图书馆借阅;科普当前基因检测方面的知识,有些故事的确很扣人心弦。“优生学”部分复活,部分先进生殖技术可供选择,西方禁忌的“堕胎”问题也有所涉及。可惜,“自我进化”的结果没有更好的预测。
评分无用。
评分本书的特色是对DNA测序的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