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
1960年4月出生,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兄弟》是余华搁笔十年,继《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之后的颠覆震撼之作。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一生。李光头父亲不光彩的意外身亡,使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和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走到了一起,两人结婚后,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竟十分投缘,好得像一个人。可双亲去世、两人长大后却因一个名叫林红的美丽女人反目,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成了巨富,产业遍布全国;一个穷困潦倒……但即使多年过去,他们也依然牵挂着彼此——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他们还是兄弟;就算生离死别了,他们还是兄弟。
《兄弟》是我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次比看《平凡的世界》快很多。可能是余华较为夸张的描写显得更有吸引力吧!我尝试通过这部作品来思考自己,感受自己。 我读到自己的野蛮 《兄弟》的上部主要描写文革时期的刘镇,各种野蛮横行,令人不寒而栗。尤其是这一段细节的描写...
评分 评分 评分在大一的时候就几乎把余华的所有小说都看完了,但是当时还不知道用豆瓣的方式来记录读书笔记,有一个纸质的读书笔记本。但是我一直没有看这一本《兄弟》,是因为我每次走到那排书架,《兄弟》是最厚的一本书,有五十多万字,630页。我觉得太厚了,这么厚的书不知道要多...
评分很差了。毫无文采可言,深度也比不上早期的作品,算是在本来比较喜欢的作家这里踩了一颗大雷。粗俗鄙陋的描述和流水账一般的记叙试图展现出属于那些年代的荒诞与黑色幽默,但语言实在缺乏美感,也过于冗长拖沓。差评。
评分三颗半星,前面比较好,后面很粗俗很失真,感觉是作者自己写爽了的产物......
评分大一在图书馆看过上版本,借不到下。。。。今天可是看完了--
评分笑出声哈哈哈哈 太好看了 五天把700页啃完
评分在火车上边看边笑,很多桥段都让人捧腹,坐在我旁边的陌生人瞧了我好几眼,如果是个看书的人或许会问我是什么书吧。这种文笔和故事是让我羡慕的,羡慕余华的才华,人这一辈子能写出这么一部作品,足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