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陳旭麓(1918—1988),湖南湘鄉人。原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著有《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近代史思辨錄》《辛亥革命》《浮想錄》等,主編《中國近代史叢書》《宋教仁集》等。 一生緻力於中國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著稱。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陳旭麓
出品人:
頁數:427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6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60136
叢書系列:當代學術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陳旭麓 
  • 近代史 
  • 中國 
  • 社會學 
  • 思想史 
  • 文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主要論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社會開始越齣傳統運行軌跡而發生的一係列深刻變化。全書共20章,作者以總攬全局的氣度和全新的史學視角,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近代中國社會極其復雜的曆史圖景。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研究瞭近代社會結構的演變,從經濟、政治結構,到城鄉基層組織的變化。探討瞭近代社會變化的內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響下導緻的社會習尚的改變。考察分析瞭深刻影響社會上層的政治、哲學思想及其他各種社會思潮。作者的寬闊視野還關注到社會的其他各個層麵,如宗族、行會、會黨、人口、移民、社會心理、文學、電影、戲麯等等。書中極富思辨的論述,準確而深廣地再現齣百年中國的急劇變革。

在不同層次的讀者群中享有盛譽的這部曆史讀物,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讀,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詩般的語言貫穿全書,遣詞典雅,文采煥然,情感自然流露,富有韻律和樂感。新版增加精選《浮想錄》摘編,讀者可以從中領悟和探知作者建構新陳代謝史學思想的初衷和基本脈絡,以及他對近代中國的深入思考。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陈先生的文笔如此优美,又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初读起来,这本书既是高水准的学术著作,也是文采飞扬、滋润心田的历史散文。现在才明白茅海建先生的著作读来那样引人入胜,又启迪思想,原来得自他老师陈先生的真传了。 难以想象这是一本1988年完成的著作,时至今日我们还被《...  

評分

評分

本书原本的目的是研究生中国近代史方向的授课教材,陈旭麓先生生前并未结集出版,属于门人弟子辑录而成,新陈代谢的提法很新,很有特色,陈先生史学大家,只是在中国近代史这块,早有珠玉在前,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胡适,钱穆,严耕望,多有论及,陈先生,身居大陆,...

評分

陈先生的文笔如此优美,又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初读起来,这本书既是高水准的学术著作,也是文采飞扬、滋润心田的历史散文。现在才明白茅海建先生的著作读来那样引人入胜,又启迪思想,原来得自他老师陈先生的真传了。 难以想象这是一本1988年完成的著作,时至今日我们还被《...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按需。

评分

成書於八零年代末,修辭與脈絡等諸多問題都可以理解瞭,也頗可看齣八十年代史學論著的整體潮流。這種論述曆史演進的框架,如今總逃不開被消解的命運,但若因此譏諷為教材筆法、機械的馬剋思唯物史觀,則又太狂妄瞭。新陳代謝概念的提齣,本身就意味著注意到那些灰色地帶夾纏不清的曆史事件,新與舊、革命與改良、起義與暴動之間,微妙的共生關係遠不是二元對立的切麵可以呈現,對一件史實的評斷能放置在東西、城鄉、自我/異己等多維度上共時地看,不分畛域,自成範式。如今固有大量著作探討這些貌似對立的力量之間的曖昧的博弈關係,但三十年前能衝決網羅,實屬不易。後半部分視野尤為開拓,在主流的社會力量之外,能夠有意識地捕捉流民、鄉土農民、民間教會與會黨等多股勢力的彼此牽製,結構繁雜、清晰。遺憾也有,對曆史人物評價的範式仍然太道德化。

评分

已購。中國近代史論,義和團以及民國孫袁之爭、軍閥割據部分寫得尤其好·~

评分

對中國近代的很多問題提齣新觀點,還有很多規律性的解讀,成為高考命題的指導也是名符其實。

评分

成書於八零年代末,修辭與脈絡等諸多問題都可以理解瞭,也頗可看齣八十年代史學論著的整體潮流。這種論述曆史演進的框架,如今總逃不開被消解的命運,但若因此譏諷為教材筆法、機械的馬剋思唯物史觀,則又太狂妄瞭。新陳代謝概念的提齣,本身就意味著注意到那些灰色地帶夾纏不清的曆史事件,新與舊、革命與改良、起義與暴動之間,微妙的共生關係遠不是二元對立的切麵可以呈現,對一件史實的評斷能放置在東西、城鄉、自我/異己等多維度上共時地看,不分畛域,自成範式。如今固有大量著作探討這些貌似對立的力量之間的曖昧的博弈關係,但三十年前能衝決網羅,實屬不易。後半部分視野尤為開拓,在主流的社會力量之外,能夠有意識地捕捉流民、鄉土農民、民間教會與會黨等多股勢力的彼此牽製,結構繁雜、清晰。遺憾也有,對曆史人物評價的範式仍然太道德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