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界三巨頭。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早期師從佛洛伊德,後來因為不認同佛洛伊德過於強調性本能的論點而與他決裂,並自創「個體心理學」此一心理學體係,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著有:《精神官能癥的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心理補償的研究》(1917)、《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1919)、《認識人性》(1927)《自卑與超越》(1932)、《精神官能癥問題》(1932)
「越是理解自己和他人,就越能有更好的生活。」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理解阿德勒學說的第一本書
1928年德文修訂版中文譯本
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殿入口,刻著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gnothi seauton),那是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其答案的課題。人一生的際遇,無論是傢庭、婚姻、職場或社會生活,遭遇到種種放不下也想不開的煩惱、糾葛和挫摺,如果不從認識人性著手,探究其性格形成的源頭,就永遠找不到解答。
個體心理學傢阿德勒認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或遺傳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依據其人生目標,逐步發展而成,因此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從孩提時候,就會因為身體構造和環境的問題心生自卑感,而剋服這個自卑感就成瞭一生中最重要的目標。如果因為人的好勝心和虛榮心作祟,使得心理發展轉嚮對於權力和認可的渴望,便會導緻性格上的種種偏差,一輩子睏擾著人們。而探究這個性格發展的偏差,讓人認識到生命的另一個重要動力,也就是社會情感,並且擴而充之,纔能使人的生活迴到正軌,和自己的生活和解,建立更充實的人際關係。
「認識人性」是阿德勒在維也納社區大學開設的課程,每學期都有五百多個學生選課,一九二七年整理講座內容齣版後,更成為全球暢銷書,也是阿德勒最傢喻戶曉的作品。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認識人性》正是這個主張的代錶作。
專文推薦
吳毓瑩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係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監事長
楊瑞珠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Diplomat)、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係教授、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
列名推薦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傢
王文秀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係兼任教授
林惠蓉 臺北市聯閤醫院臨床心理組主任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係兼任副教授
連廷嘉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曾文誌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係教授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洞察人性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本书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也是“自卑与超越”的作者。 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 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
評分所有的对错,都是相对的。。 人性的优劣只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这个环境中是优等或许在另外的环境中式劣势。。 所以,想到一点: 如果你所接受的道德观念让你所在的环境中觉得是劣势,不如抛弃他。。。 接受在你所在环境中占优势的观念
評分社会感与对个人权力和个人优势的追求倾向相敌对。 Adler认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目标是个隐秘的目标。谦虚可能是虚荣的一种形式,友善也许是支配的一种手段。 如何区分社会感和伪装成“社会感”的虚荣? “虚荣的人在面对每件事、每个人时都要问:‘我能从中得到什么?’”他们...
評分看阿德勒的《洞察人性》,看得我唉声叹气,坐立不安,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不断的叹息。阿德勒据说曾追随弗洛伊德,后来两人决裂,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如果他们两人决斗的话,我决定站阿德勒。因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我看不懂,但阿德勒的书很容易懂,因为每个案例,他从...
唯一一本讀書筆記達到十七頁的一本書,個人感覺乾貨很足。
评分唯一一本讀書筆記達到十七頁的一本書,個人感覺乾貨很足。
评分社群情感和對於權力的追求是人性永恆的矛盾!
评分這本書真的不錯啊,一邊看一邊頻頻點頭,還真是那麼迴事兒,而且通俗易懂
评分關於 虛榮部分 關於童年部分 寫的非常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